話說『股票與基金』,相信這只要是有投資的人,想必都不陌生吧!
不過感覺上,有許多人把這兩者誤解了,認為『股票』風險大『基金』風險小。每當聽聞如此的消息,我都會感到很納悶......心中浮出無限的疑問,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我投資之初,就是聽信這種言論,所以才以風險低的基金為標的,就這樣買了兩年多的時間,算算報酬率十五%,其實要算也算蠻高的,但是扣到那兩次管理費、無數次手續費,說真的,大概利潤都被吃掉了。
當時我真的非常懷疑,基金真的會賺錢嗎?
於是詳細思考過後,我贖回全部籌碼,跟基金市場說掰掰了。
  開始進入股票市場後,由於當初的論點依然存在,所以心裡依然非常恐懼,不過大概是我個性問題吧!既然已經說要進入了,就會把後路全部斷光光,所以還是踏入這個充滿著無數希望與絕望的市場
當然經過多年的努力,這才發現,其實『股票』風險竟然比『基金』風險來得低

很奇怪吧!!

  在前不久我終於見到一本書,他把基金和股票解析的異常透徹,這本書名為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
】,不過我並不喜歡抄襲書本的東西,所以我以我自己的見解說明。

  基金,其實是以長線投資法為主,如果想以短線套利,幾乎會以失敗收場。因為其中你所付出的成本,其實大到你難以想像。
為何我會這樣說?
試著想想看,你每個月扣款五千元,他有多少是真正投入市場的?
如果我說四千五,其實並不為過(當然甚至更多都有可能),那少掉的五百元呢?
是的,被中間的那些人刮走了。中間人有多少人呢?
想想看,賣基金的無非是券商、銀行,他們會平白無故幫你嗎?
依我估計,中間人大概有,理財專員、銀行、券商、基金經理人、證交所等.....當然可能不止這些。
  理財專員先刮第一筆,你不能怪他,因為他不刮,他就混不下去了;第二筆銀行再刮,對,因為銀行不是白幹事的;第三筆券商,基金都屬於券商募集的,所以公司當然也要賺,所以無可厚非;那第四筆呢?當然是基金經理人,他又不是做身體健康的,所以當然也要刮一筆啊!
接下來呢?就是開始做買賣啊!所以券商又刮兩筆手續費,之後輪到證交所刮最後一筆交割稅
自己算算看,這樣你一筆錢,剩多少投入股市?
  而且現在的基金經理人,其實都非常短視,就是要做給人看的,所以會狂買狂賣,這樣最後那三筆的費用,絕對是難以估計的......
  最後就是礙於台灣法令問題,法令對基金限制比起各國,算是比較嚴苛的。對,因為基金買賣,可以算是法人大戶,如果有風吹草動,一出手,絕對是可以左右市場價格的,這就算是一種助長氣勢,如果像現在這樣崩盤,基金當然也要賣出,雖然有法令限制一個底限,但是經理人幾乎是會勇於殺出,到那個底限的。那個體戶也想跑,大戶也想跑,這就會造成無量下跌。
  以上,算是我對基金的看法,所以我並不鼓勵人買基金。如果要買的話,最好是採用定期定額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而不是採用單筆買進策略,因為後者非常沒有意義,注定你將要敗興而歸收場。

至於股票,它真的具有高風險嗎?
  其實我是不這麼認為,股票風險其實並不高。會覺得風險高的人,如不是初學者,不然就是交易過於頻繁者,這些人才會如此認為。
為何我會這樣說?
  股票,本來就是為了企業籌資所產生的產物,因為企業需要資金營運,但是這筆錢太過龐大,不是一般企業可以拿出來的,所以才需要發行股票籌措資金。而投資人,便是拿現金換取公司股票,算是一個擁有公司股權的證明。這本來就是一種相信公司未來營運會有利多,所以投入資金買進股票的行為。由此看來,這本屬於長期投資的事業。
  既然是長期投資,就是放在那裡不動,靜靜的等待未來利益的實現。但是對台灣人而言,大多失敗的投資者,幾乎是過於頻繁的交易,導致成本日漸增加,最後終將失敗收場。
  對投資股票而言,就是要立志當個固執的投資者
』,看看已故的安德烈大師的那顆神奇的雞蛋』,應該不難明白,在他著作中,提到了一個股票的投資秘訣,就是執行『買,不賣』策略。
  但,其實這個策略也不只有他提出而已,綜觀市場上賺錢的大師,幾乎是採用如此的策略,就像股神
巴非特、巴非特的老師葛拉漢、中東阿瓦里德、亞洲有名的邱永漢、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墨基爾等等,當然還有非常多人,幾乎都是如此建議到,但是大多人們會不會相信呢?
是的,不會相信。(因為我以前也是其中一位)
對,因為人們總是相信有『快速獲利』的法門。
  投資股票的好處,就在於你可以被刮的少一點,以成本論來說的話,最多就是三筆而已,買入手續費、賣出手續費、在加上一個證交稅。

那試問各位會想投資哪一種呢?

在市場上,不管是報章媒體、投信老師、理財顧問
等等無數參雜在裡頭的人們,其實知道的,並不會比你多太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