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與不擴張間的抉擇。
這本書是在參加某次青年創業講座時,主持人所提及的,當時聽完頗訝異的。畢竟從以前學生時代,到出社會工作後,所接觸的觀念,幾乎是一面倒的擴張再擴張,但這本書所講的觀念卻與市場上所有一切背道而馳,實在是太邪惡了,更壞透了,但閱畢後的我卻沒有排斥的感覺...
本書所談的就是一個「不擴張」也是成功的觀念。記得主持人當時提到,郭台銘事業雖然做的這麼龐大,但是這樣的事業卻也有必要的代價,犧牲最多的無疑是他自己的個人時間。
就像許多人加盟早餐店,雖然早餐店是個非常容易賺的行業,可另一方面,經營早餐店卻也必須有相對的付出,要忍受凌晨三點早起,開始準備開店事宜,真正一般人的早晨時光則必須捨棄,經營者不能像一般人享受早晨的美好時光,晨間運動完後悠閒的享受美味餐點,甚至例假日與服務性質的早餐業同樣是無緣的,只要經營早餐店,基本上假日也必須開店,這是相對代價。
同樣的早餐店好的很多,不好的同樣很多,就像我家後街,短短的一段路程,卻有著五家早餐店,甚至有段時期五家聯合在惡性競爭,之後不知怎樣,一段時間下來還是選擇和平共處。可,這五家早餐店,永遠可以看到有一家,人多的不像話,和其他四家比起來,人流數永遠是這麼驚人。平平是早餐店,一家就是這麼賺錢,那其他四家是不是可以說生意不好,主要原因是「沒有人來吃早餐?」
如近年許多人夢想開一家咖啡館,尤其近一兩年,咖啡館四處都是,可喜歡喝咖啡和經營咖啡館卻有著極大的不同,說咖啡館好賺,和咖啡好喝同樣是兩個極大的差異。就像我家附近在去年忽然冒出許多咖啡館,可幾個月後,卻又莫名的消失了。難道這些人也要說,「生意不好,是因為這裡沒有人喝咖啡嗎?」
讀完本書我才了解到,原來我過往服務過的幾家公司就有這樣的特質,其中一家更是賺翻了,這家公司談不上是大企業,員工百來人,在業界卻享負盛名,得知真實財務狀況時,真讓我大為震驚,明明外表看起來並不如知名企業這麼突出,內裡卻別有乾坤,和本書所提出的小巨人企業是相同的。
另外一家更為吃驚,雖不如上述那家這麼具有規模,但卻也在業界頗有知名度,可令人訝異的是,內裡資訊與社會嚴重脫節,員工工作更是意外輕鬆,我甚至覺得這家公司是堪稱「白領錢公司」的典範。像公司有條「一個月能遲到30分鐘」的規定,更是讓我頗意外的。
記得當時遇到有間外包商老闆,他竟然和我說,「你來的不是時候,不過你度過這個時候,以後會更輕鬆,因為現在剛好是這家公司最忙的時候。」聽完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心想:「哇靠,這樣是最忙的時候,那不忙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光景??」
因為當時我整天上班看電子書,喝咖啡,實在不知這時候是怎樣最忙,到底是最忙,還是最茫...可即使這樣公司還能有此成就,當時在其中真不得其解,實在匪夷所思阿。最令人意外的是,這家公司從來不自己尋找客戶,一切都是客戶自己找上門的,雖然待在其中的時間不長,可卻見到日本某知名公司自己登門拜訪...這是出社會這麼久,服務過最奇特的公司。
可這兩家公司,都符合本書所提到的小巨人企業,前者雖然稍具規模,但與整個業界相比,還是算小型公司,後者亦同。
就像當時青創講座主持人提到的,這個社會的經濟運行都是遵循二戰之後所提出的理論,這些理論主要一直著重於「擴張」,一家企業的成功,就在於不斷的擴張再擴張,擴張到永無止境的巨大,用大者越成功。可事實上,有很多企業在擴張的過程中,可能根本毫無利潤,甚至一直處於虧損,但他們還是相信「擴張」總有一天會帶來成功。
不過可惜的是,從來沒有人認為企業「不擴張」是成功的,如果有家公司,他員工就是少數的十來人,淨利卻和某大企業一般,那這公司算不算是成功企業?就像某公司,一年中開門兩個月,就能打平全年公司營業成本,其後的十個月間營運皆是獲利,這樣的公司績效,與全年處於虧損的大企業來說,何者來得好?
記得在《史上最強哲學入門》中有篇「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當中提到「資本主義」的軸心就在於擴張,畢竟公司養了一堆人,所以必須不斷的一直推陳出新,像其中舉例到「洗衣機」這項產品,說真的,自發明以來,洗衣機已經定型了,「旋轉」是他最主要的核心功能,即使是如何推陳出新,其核心功能並沒有被改變。但為什麼家電公司卻必須每年的推出新產品?
原因是,不這麼做不行,雖說產品推出後,他可以賣一輩子不變,但公司卻養著許多研發人員,企劃人員,這些人不能沒有工作,沒有工作也意味著這些人成為冗員,進而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這時國家機器就會因此而停止運轉。這對資本主義是個嚴重的傷害。
所以大多數企業,即使是虧損也必須持續的運作,因為不這麼做是不行的。可從沒有人說不擴張到底可不可以。本書所要談的就是,並不是不可以,還是有成功的例子。如書中提及某家公司,業界中的某全球知名公司對他下了一張非常龐大的訂單,業主再三衡量後,認為接下這門生意後,會讓公司全體陷入非常忙碌的地步,甚至會嚴重損害到員工假日休閒,當然包括他自己也是,權衡過後,拒絕了這門生意。
其中還提到另一家公司,在年度清算時,發現今年的業績太好了,和年初所做的財務預測成長太多,當時只預估今年業績在一億美元的水準,結果年末清算時,業績直逼兩億美元,企業主認為在下去勢必影響個人生活素質,於是調降明年業績水準,降至一億三千萬美元,處理掉手中一些他認為不必要的客戶清單,結果該年結束時又發現業績還是成長到一億九千萬美元的水準,讓他大傷腦筋。
所以只要能找到企業的利基點,即使不擴張,企業還是能得到成功。
如何選擇,皆看經營者如何看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