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醫.jpg

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

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說起這書真是不得了,這是近期所買還蠻給力的一本書。當初由簡遙好友推薦我閱讀,結果一讀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這裡要提一段圖書館的趣聞,當初本來想說去圖書館借閱讀讀即可,結果當我好不容易找到時,拿起一翻,驚訝的發現,這書竟然只剩半本?

  站在書架前想,另外半本會不會在櫃檯?之後跑去櫃檯詢問,服務人員和我說,那可能是被人撕走了...結果他就把我手上那半本拿去報廢了。因為這事件,逼的我只好網購一本。也因這事件,讓我更好奇,這書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讓人寧願撕掉半本?

 

  要細說這書,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四大醫書,分別為《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而這書便是作者劉力紅對其中的《傷寒論》所做的「導論」,也是作者對中醫的熱忱而著。

  「傷寒論」和「傷寒雜病論」有和不同?這裡就要提到作者,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元朝過後,他便被奉為「醫聖」。不過可惜的是,這書面世後不久就散失了...現在的版本是經由後人多次收集整理,於是變成《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分論外感寒熱與內科雜病。

 

  當讀完後,就可了解,想當中醫,必讀經典。對中醫,我當然不懂,不過對於任何學問不應該有侷限,不應該排斥拒絕,基於這樣的心態,對任何學問保持開放的心胸是很重要的。不懂、不會沒什麼關係,了解了解也是好事。抱持著這樣的心態,我讀完了這本書。

  就如書名『思考中醫』,這是作者對中醫的未來所做的探索,所以也可以說這書是「思考.中醫」。作者見到中醫日漸凋零,大家都跑去學西醫,以為西醫才是未來,而中醫的人才都是因為分數太低,所以只好抱持只能報讀中醫學院而讀,就抱持這樣的心態進入中醫領域,這讓他感到痛心,感到難過。因為學習中醫是需要更高的智慧。

 

  在書中他提到「過去許多名醫走上學醫的道路,並不先需要一個理性過程,他們是直接從感性開始的。感性這個東西很奇怪,力量很大,一旦感性的動力確定了,其他問題都很好解決。」

  這點我是感同身受的,感性的動力一旦確定,其他問題都很好解決。就如同我閱讀,或者是學習股票投資。當初實在沒有思索太多,就是很直覺的想到「知識就是力量」,進而開始讀書。而投資股票亦同,就單純的認為股票未來一定能致富,就這樣一頭鑽進去了。

  當然這兩者,鑽進其中同樣碰到不少挫折,可是這些挫折,所帶來的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或許可以說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最終也都很順利的解決了。只要有心改變,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這就是感性的力量,看,多強大阿。當然這話題就到此打住。

 

  當讀著這本書,就可以發現,我們的老祖宗可真是牛逼極了,為什麼我們現在要一直崇洋?明明外國人一直在研究我們中國五千年浩瀚的文化,反倒是我們自己卻看不起我們自己的文化,這是多麼的可惜。

  探討中國文化,就不由得要提到名列五經之首的「易」,所有的文化源頭皆出於易,易系統的簡直可以說是包含中國所有的文化,是文化的根源。不管是醫學、科學、文學,皆出於易。可見這易是多麼的偉大。傷寒論就是易的衍生,醫聖是怕後世人無法理解,所以才著書傳世。

  作者解釋傷寒論,如果能學的通透,那是可以凌駕於西方醫學,傷寒論主要就是講陰陽,對易系統來說,所講的還是陰陽。為什麼人會生病,無非是體內陰陽失調,只要把出問題的部分陰陽調整好,讓陰陽兩者恢復平衡,病自然就會好了。

 

  中醫主要靠著「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做到這樣才有辦法成為優秀的中醫。

  怎麼望?歷史就有這麼一段收錄在《韓非子.喻老》扁鵲一見到桓公,就對他說他有一個小病,只要立刻服藥就可以治好,沒有理會。當扁鵲第二次建議要為他治病時,桓公也置之不理。當第三次扁鵲見到桓公時,桓公發覺自己的身體果然像扁鵲所說一樣,病徵散發出面,極為嚴重,他這才向扁鵲請教,可是扁鵲說由於桓公對於他的勸告置之不理,現在已經沒能救了。過了不久,桓公果然死了。可見他這個「望」是多麼的神,所以扁鵲便被封為醫神。

 

  不過作者也在書上提到「人性是不是都有喜複雜的一面呢?本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可人總覺得這樣簡單不過癮,還要複雜一些好。你摸脈摸出這個病來,他覺得不保險,不放心,還是要加一些現在方式的檢查。另外,現在你開醫院如果就是望、聞、問、切,就是開幾劑中藥,即使你把病人治好了,那你的醫院也要倒閉。為什麼呢?經濟在制約你。」

 

  可見制度是多麼的駭人,對這事,我也有很深的感觸,記得在電影『煞不住』中,說起來就感覺很可笑。說穿了該片就是在說一個無人駕駛的火車,以非常高速的方式前進,要怎麼去讓這輛列車停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在片頭開始,我就想到,不就是從旁開一台車,讓人跳上火車,用手動的方式讓這輛列車停止嗎?

  當然一開始就這麼搞,戲就不用再演了。因為太簡單,這樣觀眾是無法接受的。於是他在其中搬出了一個無用理論,用一個反方向的車頭,用相同的速度來停止火車前進,結果最後還是沒能成功。最終還是靠著人力跳上火車,讓火車停止。

  整個電影看下來,說穿了,解決問題就是送人上去讓火車停止。這麼簡單明瞭的解決方法,相信這不只我一個人想到,應該不少人都想到才是,可是人就喜歡非常複雜的解決方案,最後都遭受失敗時,才又回頭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這就是人性矛盾的地方,太簡單沒有趣味,一定要把所有麻煩是搞一次才過癮。

 

  對於這書的中醫部份,就不多提了,畢竟我不是學醫的,這書對我而言,主要是學作者那樣的思考模式,我覺得作者對於傷寒論的思考方式是非常有意思。整本書讀完,學個對事物的「思考」也就足矣。

 

 

佛陀在臨終時,對他的弟子說:「當自求解脫,且勿求助於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