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重要的私藏書...
它,出奇的精簡,意外的平凡,卻深深的影響著我。
說起閱讀,從幾年前開始至今陸陸續續也不知讀了多少,當初讀過的一些書,曾有些讓我認為對我往後的人生影響重大。可惜,當再讀下去後卻發覺,好像又不這麼一回事。
「讀書」就和「做人」一樣。在剛開始時,只不過讀幾本小品後,就狂妄到不可一世,甚至認為自己已經吸收了世界所有知識,成為一個飽讀學問之人。可惜,當再讀下去後,卻愈發覺得自己渺小的可憐,雖然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不過我倒是感覺是,「為學日損,為道日益。」書讀的越多,越往源頭讀後,越發覺得自己自信逐漸喪失,最後感覺自己好像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懂,發覺過往所讀過認為很棒的書,在那瞬間竟成了垃圾。和經典相比,那份量實在微不足道,曾自以為堅強的智慧屏障,相形之下好像搖搖欲墜吹彈可破。
《止學》隋朝王通(文中子),當初在網路書店看到一套《天下無謀》系列(後人編列),這書就在其中,當然原本我對這書也沒特別的感覺,只是為了湊齊那套不得已而買,原本我也認為這書應該是平淡無奇之作,但讀過後我卻覺得,整套的精華無疑就是這書,甚至認為再也沒有哪本書是可以取代它的,往後再讀任何書它依然給我很強烈的印象。
說起來,這書實在不像是一本書,當然這是按照今日的標準來看,但過去在文言文的時代來說,每個字都蘊含了許多意義,絕不能又白話的角度來看待這書,畢竟那時是刻在竹籤上,如果照白話這麼著書,縱使十間房子也不夠擺,所以那時著書是很嚴謹的,一字一句都要再三思量。
談起這位作者王通,隨末大儒,由於當時世局混亂,最後便辭官回家教書,可以說這也是一種隱世方法,為了避過禍亂,躲起來就比較沒什麼事,所以由此可見,儒家是很能求生的,絕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犧牲...是最沒用的表現。儒家沒有,道家同樣沒有,不過佛家有。大家別搞錯了就好。
離題了,趕緊拉回來,說到王通,雖然隱世教書,但仍不忘為國家栽培人才,於是致力於教學,教了幾年書後,也培養出許多人才,最後都成了初唐的中流砥柱,也等於是間接幫助李世民開創唐朝盛世的人物之一。當然從這書也可以看出,王通也是個易高手,可見那時候讀書人讀易經是很正常的,反而是現在讀易經才是不正常,可見世道變化多麼奇特。
由書中就可了解,整個精要就在於「止」,只是如何止,該怎麼止,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學問所在,我想這應該是他從易中所體悟到的,這書大概也算是他讀易的心得,善處、知止,人生最大境界從本學起。所以說人不要忘本,這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是屬於野史的,正史並沒記載他有留下這作品。
一、智
智極則愚。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窮哉。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二、用勢
勢無常也,仁者勿恃。勢伏凶也,仁者勿衿。勢莫加君子,德休與小人。君子勢不於力,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也。眾成其勢,一人堪毀。強者凌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三、利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遠有興衰,存畏警焉。
四、辯
物樸乃存,器功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也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也矣。
五、譽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眾之所懼焉。譽存其偽,諂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不自贊。貪巧之功,天不佑也。賞名勿輕,輕則譽賤,譽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則得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爭,譽之不廢焉。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六、情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測。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自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情存疏也,近不過已,智者無痴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七、蹇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阻害之蔓焉。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重,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八、釋怨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禰禍不消。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九、心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十、修身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敬人敬心,德之厚也。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
PS:
原本是想寫老舍的《駱駝祥子》,對讀過這麼多小說後的我來說,在小說系列中,我一直對這書特別鍾愛,在圖書館借了這麼多後,也沒讀到有哪本是很想很想買回家收藏的,但就唯獨這本,讀完後還意猶未盡,最後還是買了一本回家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