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但是一本近代生物學最具決定性的開山之作,也是對人類整個意識形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的雄辯式巨著。
它挑戰了上帝創造世界說、世界的不變性和神的威力,讓人類得以在科學實證的基礎上審視自身的處境:人的由來,人與自然的關係,生物界的規則與變異。沒有不變的物種,因此也沒有獨立創造的物種。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閱讀本書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在過往的一些記憶中,不管是從媒體或者是課本中,都會把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念劃上等號。
  但,當我讀過的書越多,卻發現有許多書中都有提到,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連結,《物種起源》說的並不是這樣的一個觀念,那是後來有許多人事後加上去的,就這樣流傳下來變成如此,當然當時我並沒有讀過本書,所以我無法辯駁什麼。

  直到此刻,我翻閱完本書,我終於瞭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原因無它,他們是對的,因為《物種起源》所說的並不全然是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樣的論述。這本書所說的,是一個『演化』的「變異」過程。
  大自然任何物種,都是經由緩慢的『變異』,進入一個『演化』的過程。變異,有分為「人為操作」以及「自然選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樣的論述,其實只佔了整本書的一小部分,為何最後會變成全部,關於這點實在是匪夷所思,我實在也不得而知。


其中他提到演化過程「人為操作」:
  為什麼人們培養的賽馬會跑的越來越快?
  因為人為的刻意挑選,在比賽過後,跑在前幾名的賽馬,隨後就會變成種馬,就這樣經歷幾代過後,都是這樣的刻意挑選,馬匹自然就會慢慢變得愈來愈精良。
  這點就跟台灣的畜牧業一樣,為什麼家畜的肉質口感會越來越好吃?答案就和上面是一樣道理,經由人為刻意挑選,慢慢把肉質口感特好的物種進行篩選配種,就這樣歷經長久的變異過程,於是肉質口感就會越來越鮮美。所以相信五十年前的物種,所產生的口感,絕對和現在不一樣。然而這就是一種人為的演化過程。

至於另外一種「自然選擇」:
  就是一種意外的演化過程,兩種生物本來毫無交集,結果就是有那麼千萬分之一的意外發生,另兩種生物交配演化為第三種生物,這就是一種自然的變異。
  當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是存在於這項變異中,達爾文是提到了長頸鹿的例子,可能在若干年前,在一個島嶼上有長頸和短頸的鹿,經過歲月的流逝,低矮的植物慢慢滅亡,緊接著這些吃不到較高大植物的短頸鹿,就這樣慢慢的消逝了,留下來的就是長頸鹿。

書中大多是在印證「演化」的過程。有興趣者,請自行翻閱原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