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舍論之散文 (129)
- May 28 Thu 2009 11:22
關於『護眼檯燈』
- May 12 Tue 2009 07:32
為什麼要寫『讀書心得』??
- May 03 Sun 2009 08:42
所謂的『權力』
- Apr 13 Mon 2009 07:32
『便當讀書舍』的起源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有人這樣問我,說實在的,連我自己也從來沒有去細想這問題。只因部落格是由一個無意間的念頭所產生的,而『便當讀書舍』這招牌倒是發生了一個小故事。
- Apr 12 Sun 2009 09:16
『如果你今天是作者,你會怎樣讓你的書暢銷??』
這是不久前,某位新銳作家拋給我一個申論題。這不禁讓我思考起來,說真的我確實沒想過這個問題,於是我答應她好好想想,並打下這篇文章。雖然不知道該如何說起,不過我想我還是依照這問題的核心「書暢銷」說起吧!
- Mar 27 Fri 2009 07:36
『完美』真的好嗎??
不過怎樣叫做『完美』,怎樣又叫做『不完美』,顯然也不是我們能單一論定的事情。『完美』真的好嗎?還是接近完美的『不完美』就好?這是我之前看了一部『絕對彼氏』的日劇後,所思考的問題......
- Mar 23 Mon 2009 07:30
『基本』是很重要地!!(質與量續篇,有熱血的一定要看唷!)
- Mar 20 Fri 2009 07:30
是『科學根據』?還是『合理化』的藉口??
關於『科學根據』,在每個時代總是會有一堆產量。不過,其中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顯然我不得而知,不過在我眼中,其中有絕大多是拿來當做『合理化』的藉口......你(妳)信嗎??
- Mar 18 Wed 2009 07:30
話說『死讀書,讀死書』
『死讀書,讀死書』相信各位都有見過滿頭白髮的人吧!!
各位也應該都有聽過一個很奇怪的邏輯「頭髮白,代表書讀太多用腦過度」,當各位聽到這一個說法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 Mar 06 Fri 2009 08:00
舍論:「讀書需要的是用心!」

『我很忙,沒有時間讀書。』??這是一個大多數人因為不想讀書,而習慣性使用的一種藉口。
當然又很不巧的,我又遇上不少人這樣對我說,「你怎麼會有這麼多時間讀書,我也很想讀書,可是我好忙,都沒有時間讀書。」
- Feb 26 Thu 2009 07:36
思考的『型』
我想更多的是隨處瀏覽一番罷了,可是這些人到底有沒有啟發到呢??有沒有架構出自己的一個思考的『型』??
- Feb 22 Sun 2009 08:00
關於『閱讀的速度』
很多人總喜歡問我:「你看很多書,請問一下,你看一本書需要花多少時間?」或者是「請問你看一本書要多快?」
可是,說真的,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蠢的問題。而且會這樣問的人,通常不太會看書,大多只是隨口問問而已。由此可見,你就能了解到,你又遇上了一個蠢蛋。
- Feb 15 Sun 2009 01:00
『補習』真的會變好嗎??
說起『補習』這個字眼,相信會是許多人成長的夢靨(當然也包括我)。不過,各位有沒有真的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去補習呢??』為什麼『父母總是希望小孩能去補習??』或者是『威逼小孩去補習??』明明是『學校教過的,為什麼放學還要在去補習班聽一次??』不然就是『花錢真的有比較好嗎??』還是『這樣補習真的比較有效果,還是只是心理作用呢??』
(當然,我的問題本來就比較多一些,所以各位就多多包容摟~~)
- Feb 14 Sat 2009 02:14
關於事後諸葛『馬後砲』之說法
關於事後諸葛『馬後砲』之說法,相信這在生活上,其實是挺常見的說法,不過卻也是我最討厭的說法。
對於一些沒有經歷,卻喜歡高談闊論一番大道理的人,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番屁話罷了,畢竟最終還是無法實踐下去......
這有點像是證券分析師,每天從早到晚解析著盤勢。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證券分析師還要繼續當分析師呢?為什麼股神華倫.巴菲特不出來開班授課呢?
- Feb 09 Mon 2009 01:00
關於『學校教育』之二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談到了學校教育的「常態編班」和「資優編班」問題。
我想寫那篇文章的應該是一位母親吧!相信對於小孩的教育以台灣為例,母親是會比父親憂心的。(這點我是不否認,不過其實大多都是在瞎操心)可是,如果這兩種方法,各位認為哪一種會比較好呢?
- Feb 07 Sat 2009 01:00
舍論:戲說『作弊』!

你(妳)會『作弊』嗎?還是你(妳)有過『作弊』的行為??
相信這行為每個人應該都做過吧!!(當然也包括我)雖然師者、長輩總是會說這是一項不好的行為,是一項『投機取巧』的行為。不過他們自己從沒做過嗎??(對這點,我保持高度的存疑......)
- Jan 24 Sat 2009 03:00
話說『機率』
相信在許多事情上,大多數人都會把它套上『機率』這說法。對,其實這是一個大眾的迷思。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這多少「有點」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