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應該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說起這書可厲害了,記得過往不知在哪讀過,此書被列為西方十大禁書之首。不過各位可別誤會了,書之所以被禁,絕不是像東方人所想像的那種「淫書」,這內容和淫書一點關係。
這大概就是作者運筆的高明之處,寫得全然沒有任何淫穢不堪的言語行為,書卻還是挑起了社會的爭端,被禁的原因是因為「戀母」。這書在1913年出版,想想看,在百年前的社會,那是多麼的保守,不過作者卻很細膩的刻劃出兒子與母親間的情愛世界,所以算是寫實主義的文學範疇。
所以當時我一讀到那篇文章,此後這印象就一直強烈的烙印在我腦海中,令我印象極為深刻,深刻到有天我一定要讀它。因為我實在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寫到書被禁。就像近來的黎智英先生一樣,他那本《我是黎智英》的自傳,被大陸當局列入禁書,想來也是一種光榮。
而D.H.勞倫斯的這本《兒子與情人》過往一直想購買,不過一直未找到良好的版本,一直處於絕版狀態,當時我一直以為是台灣沒翻譯,後來在圖書館中才找到,不過曾經幾度拿在手上翻閱,又每每令我卻步而放下,實在是內容太厚重的緣故,日前忽然把心一橫的搬回家讀,連我自己都有點不之所以然。
雖然今日早已解禁,而作者D.H.勞倫斯也早已入土歸西,不過他的大名我一直有耳聞,除了是20世紀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作品同樣也列入「20世紀英文100強」中,畢竟在那樣的時代,能讓自己的作品屢屢引發軒然大波外,還讓其作品被貼上標籤,列入禁書行列,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東方人總認為,被禁一直定是作品中隱含很多不堪入目的言語、行為等不雅的舉動,像東方的不少情色文學,舉得出來的《肉浦團》、《金瓶梅》等,不過說來也真慚愧,中國廣為流傳的巨作竟然也沒多少人讀過,有機會還是要一睹風采才行。不過這書絕對沒有這樣的情結、場景。
《兒子與情人》的主要架構,我們都會誤以為是在說兒子周旋在情人堆中,但這是錯誤的。這故事絕對會讓人跌破眼鏡,內容所講述的只是一個很平凡普通的「家庭故事」,一家六口的生活點滴。其中的對白所談論的,也不過就是一個家庭中的日常對話,所發生的日常瑣碎雜事而已,可是能把這樣的故事發展到遭到「毀禁」,這在今日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故事主要在述說一個住在諾丁漢郡的「毛萊爾」家庭,毛萊爾是位礦工,而毛萊爾太太則是家管。毛萊爾這對夫婦婚後養了四個孩子,三男一女,長子威廉,長女安妮,次子保羅,么兒亞瑟。
整個故事的軸心是次子保羅和他的情人們所發生的故事。情人有青梅竹馬密里安,職場戀情克克拉,以及母親毛萊爾太太。之所以會被批評為戀母絕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母親和他的心靈最契合,可以說是雙方都需要對方來得到慰藉。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那位頂頂大名的偏激變態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先生,據他指出,只要是生為人都會存有或多或少的情結,女的在兒時潛意識中會存有戀父情結,而男的在兒時潛意識中亦同。依這來看,作者D.H.勞倫斯應該也研究過佛洛伊德的著作才是,記得他們應該是活躍於同年代的人。
回到故事,在一開始時,毛萊爾先生因年輕力壯,又能歌善舞,在舞會上頗討毛萊爾太太的歡心,最後他們便共節連理,婚後毛萊爾擔任礦工,住在附近的一間小房,不過他卻對妻子說吹說那是他所有的,日後毛萊爾太太才發現,房子是租的,所有家具都是分期付款,但當她得知事實後,一切皆以無法挽回。
曾經認為很美好的婚姻生活,在現實條件的壓迫下,頓時間忽然清醒了,原本能和丈夫做心靈交流的生活,也因這樣殘酷事實逐漸消耗殆盡。此後雙方關係便日漸惡劣,三不五時在幼小的兒女面前爭吵不休,暴力相向,此後也在兒女內心中留下陰影。
後來毛萊爾太太由於無法和丈夫做有效溝通,便開始把心力轉移到幾個兒子身上,一直全心全意的致力培養兒子,可以說某種層面是想培養出自己的情人,一直到威廉長大後,威廉可以說是毛萊爾太太最鍾愛的兒子,也可以說是最符合毛萊爾太太心中期望的情人條件,英俊挺拔,學習力強,直到步入社會後,也曾是毛萊爾家庭經濟中的一大支柱。
不過威廉隨後離家就學,進而活躍於上流社會圈中,為了和上流社會中穿梭,不時的花費重金打點門面,最後認識一位和他相同情況的女友,至此生活開始衰敗,最後病危...
這嚴重衝擊了毛萊爾太太的身心,讓她一度的陷入絕望,她付出最多,培養出最引以為傲,最符合內心期望的優秀兒子盡然就這樣英年早逝,這事實讓她無法接受。最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威廉」這詞成了家中的禁語。直到保羅長大後,開始賺錢養家,毛萊爾太太才漸漸走出威廉的陰霾。
而故事在這裡也進入最主要的發展,保羅外表、個性可以說是像極了父親,但他內心世界卻是像極了母親,所以變成一個很矛盾的綜合體,從小便非常怨恨父親,畢竟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成長。
毛萊爾有段時間則一廂情願的認為保羅長大會繼承他的衣缽成為礦工,不過因他內心像極了母親,從小便恨死了礦工,甚至極討厭進入礦區,興趣則是閱讀與畫畫,最後也真的靠畫畫賺取額外的收入。
這裡要先跳到長女安妮,在整個故事中她的出場鏡頭不多,可以說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人物,因為兒子與情人,沒有女兒的戲份,所以很匆忙的帶過幼兒時期,又很匆忙的帶過戀愛時期,最後也很匆忙的就步入婚姻了。
而么兒亞瑟,個性像極了父親,也一度讓父親誤以為長大後會成為礦工,可是在一次喝酒鬧事下,自己跑到軍中服役,最後寫信知會母親,希望能把他從軍中贖出來,可惜毛萊爾家庭經濟並不寬裕,最後亞瑟只好繼續當兵,直到保羅賣出第一幅畫後,才得以讓亞瑟脫下軍服,回歸百姓生活,此後和父母過往般瘋狂的熱戀,最後走入奉子成婚。
雖然他一度無法適應婚後生活,感覺自由整個被綁死了,一度找母親抱怨,但母親淡淡的說:「這是你自找的。」最後他便全心全意的奉獻家庭,最後相安無事的淡出故事。
回到故事主軸保羅身上,他在青少年時期認識了密里安,她是毛萊爾太太友人的女兒,由於她的心靈和保羅相互契合,因而發展出戀情,不過至此保羅始終否認,但又時常與密里安走的很近,任誰都會覺得他們是一對戀人。而密里安在初會時便認為保羅最後一定會選擇於她,只要她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曾經我也一度的認為,保羅最終會娶密里安,可惜事與願違,他們兩只享受戀愛的那份感覺,對婚姻始終保持著距離。而最主要的是毛萊爾太太極為討厭密里安,而保羅有時也很惱怒她,因為她只能與保羅交心,對生活中的一切卻難以適應。
而其後保羅轉向克克拉,這是在一段辦公室戀情,克克拉則是已婚婦女,不過他們還是發展出超友誼的戀情,主要是克克拉的丈夫太花心,棄克克拉於不顧,最後讓保羅有機會介入,雖然她也愛著保羅,不過她卻只想在保羅身上得到慰藉,她內心還是認為自己是已婚婦女。不過毛萊爾太太雖然知道這段戀情不會有結果,但克克拉頗得毛萊爾太太的歡心。
最後就要說說這故事最惹人爭議的戀母情結,保羅因大哥威廉身亡後,見到母親憔悴不堪,於是在內心深處發展出要取代大哥的念頭,一方面全心全意的期望母親能好轉,走出大哥身亡的陰霾,另一方面他想取代大哥,成為支撐家中經濟的一大支柱,進而把整個感情投入母親懷抱,也因為他的心靈像極了母親,所以最能和母親做內心交流,比和密里安更契合的心靈交流,這點保羅始終是清楚的。
本來一度想娶密里安,密里安也一度認為她會和保羅步入禮堂,可惜有天她發現,她和保羅的感情脆弱的可以,竟然無法和毛萊爾太太相比,在保羅內心世界中,毛萊爾太太才是他的摯愛,這點讓她有生以來感到極大挫敗,更是一種侮辱。但她沒法和她抗衡,也沒能力爭取到保羅的心,最後當保羅狠心的和她說再見時,她也只能望著他離去,這讓她苦不堪言。至此保羅才發現,這一生中摯愛是母親,但她卻已經離世了。
這故事可以說是作者的人生經歷,寫的便是他的家,出生於諾丁漢郡,父親是礦工,母親出生於中產階級的家庭,然而父母關係非常惡劣,而故事的發展,在某種層面算是他的人生經歷。我一度也認為作者應該在某種程度把自己寫了進去,搞不好保羅便是他的化生,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揣測。
而他最主要的便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描述,對於男女情感上的細膩表現。這個日前簡遙提到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對於男女情感上的描述頗為相似的,當我在閱讀這故事時,一度憶起之前他所寫的《失樂園》書評,這讓我認為渡邊純一應該也是詳細的研究過他的著作。
不過我個人由於並未讀過渡邊淳一的作品,所以事實如何,也不是很清楚,待日後有機會在做詳解。不過最近在讀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卻發現作者更深入的刻劃出那男女間的情感對白,可以說把男女間的感覺表現昇華到一個細膩的極致!
PS:這絕對是有必要一讀的經典文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