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看似平淡無奇的1587年,萬曆十五年,卻是帶領明朝走向覆滅之始。
這本《萬曆十五年》,英文原意為《無關緊要的1587年》。之所以閱讀這本著作,我想應該談談先前所讀的兩本著作,是由吳思先生所著的《潛規則》和《血酬定律》。
當初吳思先生因為讀了黃仁宇先生所著的《萬曆十五年》後,感覺還有不足之處,雖然問題都有點出,但不夠清楚,他便著手研究其後續相關問題,於是著了《潛規則》和《血酬定律》。
由於先前已經閱讀了《潛規則》和《血酬定律》在閱讀本書時,很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也能了解為什麼吳思先生會說這本書雖然有點出問題,但不夠清楚。黃仁宇先生應該是偏重於歷史的見解吧,在一些問題上只是點到即可,並未過多說明,算是著重於歷史的剖析上,提出自己的一番見解。而吳思先生又進一步的把這些問題深入剖析,緣由等等的就撰寫出來。
如第一章寫著萬曆皇帝,即明神宗,算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九歲因父亡繼位,在位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這段時間被稱為「萬曆中興」。
對萬曆首輔張居正這位老師,萬曆小皇帝除了尊敬外,不如說還帶有恐懼的色彩,當時張居正權傾朝野,對萬曆皇帝的教育更是嚴厲,並對整個帝國採取鐵碗施政,對許多事情都能簡明扼要的勾劃出來。
但張居正亡後,身前總總弊案浮上檯面,讓萬曆皇帝既訝異更為震怒,並親自追查,把張居正身前所貪汙的全部追討回來外,還對其家族一律清算,甚至是和張居正有關的人,皆一律盤查。
清算張居正這位老師身前的行為,無疑對他是一大打擊,也因此對這位老師的尊敬盪漾無存。說來張居正身為老師也是人,但他心口不一的行為是導致死後清算的一大主因。
就如在萬曆小時候,教導他勤儉的重要,但張居正自己卻全沒做到,更異常奢華,當萬曆皇帝發現後,心中不是滋味不說,對張居正這位老師由尊敬轉向報復。
爾後萬曆皇帝發現,雖然他身為皇帝,對外有無限的權力,但事實上引領帝國施政的卻是由龐大文官所把持,他們不同意,縱使他貴為皇帝,也心有餘力不足。甚至冊封他最喜歡的鄭氏,也曾遭受反彈。
其後對其子常洵寵愛有佳,更打算廢長立幼,但這舉動遭致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這件事情導致萬曆怠政,算是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有官不升,寧缺不補,這舉動間接影響了明朝廣大執政中樞的衰敗。
畢竟明朝讀書人唯有入仕一途,但仕途卻變成如此。萬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報復,只批閱日常奏折,但對於一些重要性問題卻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由於過往張居正擔任首輔時所教導的,遇到一些問題如果不想解決,就批示「知道了」。
知道了不代表認同,但也不代表反對,既沒有同意,但也沒有要執行,這種極為迂迴的答案,直到他親政後才了解其含意,其後在怠政期間便把這作用大大的發揮,也間接導致明朝覆滅之始。
雖然其後的首輔接任者伸時行了解明朝的施政體系,但採取柔和政策,對上對下居中協調,期望事情能就此開展,但奈何文官勢力的龐大,有力難伸,最終遭受文官集團彈劾。雖然是萬曆皇帝最尊敬的老師,但最終也是愛莫能助。
這也就是作者為什麼會認為這麼平淡無奇的一年,卻是開啟明朝覆滅之始。這一年發生了許許多多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卻間接促成其後覆滅的開端。
本著作,參考了許多歷史的文獻,作者費心的整理其內容,並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作為對歷史研究的貢獻。
- May 20 Fri 2011 00:00
書名:『萬曆十五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