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偏方.jpg有錢人一定有偏見.jpg

俗話說:人窮志短。

窮人真的會有骨氣嗎?

 

  近來在書櫃上重拾這兩書,在印象中,幾年前可真是我的「寶」書,當時我都總是藏著,深怕別人翻閱,如今再讀,卻變成了「歡樂」書,心中無不是充滿疑惑:「怎麼會這樣?」

  這兩本書,都是一位李民傑先生寫的,也是「奸的好人」系列作者之一。對當初一個從不閱讀書籍的我來說,某種程度有個啟發的作用,也造就今日的我。今日抱持著懷念的心,再次拿起翻閱,忽然發覺這書真是笑料實十足,看得我在圖書館中極為難受,想笑又不能笑出聲,真是搞悶了我。


  不過這次閱讀後,我卻發現到當初許多沒讀到的地方,或許該說是我不知所云的地方,和該是當時我的那小腦袋瓜沒啥墨水所致。這兩本書所提到的,實在非常廣泛,但在廣泛之餘,也就只有點到為止的作用。

  讀完這兩本後,可以發現,江、李兩位作者學問也真是做到家了,對於中西方文化的經典可都是涉足到某種程度。雖然過往也讀過,但感覺有得又好像沒讀過一樣,再次閱讀後,意外發現許多衍生書單,這樣下去,我看自己也快被搞到翻掉了。


  這書就如書名一樣,《有錢人的偏方》、《有錢人一定有偏見》,但今日就我看來,作者取這書名多少有點反諷的意味,因為這等於就是所有窮人內心所想,窮人內心想的絕不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實踐,而是尋找「捷徑」,快速致富的「方法」,總是無時無刻的在想,有錢人之所以是有錢人,絕對是有獨特的方法,一定是窮人所不知道的偏方、偏見,所以他們才能成為有錢人。

  所以這書很清楚的指出「偏」這字眼,也就是其中內涵的偏門。就像投資書琳琅滿目,絕大多投資人想找的也是那門技術,選股技巧,判斷趨勢,如此而已,但實際上如何?這其中的竅門就屬於「偏方」一類。這兩書就已這為主題,剖析「偏」這一類。


  就像裡面一篇提到孫子兵法的運用,作者點到為止,開頭便寫到:「孫子兵法行軍篇提供許多資訊,讓後學者可以看出敵軍強弱的訊號」,其後再接一堆有得沒得。對於當時連孫子兵法都沒摸過的我,又怎能了解「行軍篇」在說什麼。

  所以當時很理所當然的讀完就不知所以然,腦袋瓜有的就只是一堆問號而已,這就是那時我的心情寫照。不過今日再讀,就很輕易的理解。這就是讀完這書該由讀者再深入閱讀的地方,不然就會像當初的我一樣,不知所云。


  當初的我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學問要精深,就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誠如當初學問薄如紙的我,又讀一個由厚簡化薄的學問,當然讀完也只有更薄的份。所以當初沒讀出所以然,也是挺正常的。

  像裡面也談到佛學,當初對佛學全然沒接觸的我一讀,腦袋瓜又是一片空白,最後有的又是不知所以然,糊里糊塗的帶過,今日再看感覺又不一樣了,真是冤妄啊。


  像其中某段談到了《鹽鐵論》、《貨殖列傳》,這兩書是中國古代探討經濟的經典名著,前者是西漢昭帝期間召開「鹽鐵會議」,古代「鹽」、「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接當貨幣使用,鹽鐵會議就是記錄當時國家經濟的會議;後者則是收入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的卷一百二十九中,內容同樣是探討民生經濟問題,內容是採Q&A的方式,由一些聖賢對經濟問題的言語,在加上司馬遷自己的看法。

  當然當時對這兩者同樣是茫茫無頭緒,所以讀過也就很輕易的遺忘了,或許根本沒讀進去也說不定。但明明中國經典博大精深,為什麼今日我們的經濟卻被人家資本主義欺壓著?想必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摟~~


  像其中也談到《易》,孔子在繫傳對它的評價「絜靜精微」。易講人生境界只有四樣:「吉凶悔吝,生乎動者」。只講一動,做一件事一個行為,就是動。可是這一動下來,所帶出來的吉只佔了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是凶、悔、吝三者包辦。在《有錢人的偏方》中,卻也點出這。


  可見「千古文章一大抄」,大家都是抄來的,只是如何抄,就各有各的巧妙,各有各的運用。當初沒讀什麼書的我,看過就忘,也沒深入,直到最近讀了南懷瑾先生的一些著作,才慢慢的深入閱讀。回頭一看,原來以前我讀過了。

  就像最近簡友一篇罪與罰感想,讀著讀著卻感覺那故事在過往某本小說情結有許多類似,後來一查才發現,是日本一位作家所寫的惡人,當時一讀讓我感覺那題材好新穎,以為是作者的創作,搞了半天原來也是從經典來的,這就是沒啥墨水的代價,有可能被人給唬了都不曉得。


  而很巧妙的,書中也引用了一段,是他一位朋友說:「南懷瑾先生說過人生三階段:莫名其妙的出生,無可奈何的活著,不知所然的死去。」看到這段話,就讓我想起在夏目漱石先生在著作我是貓中有段類似的話,貓某天很感嘆的說:「沒有人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出生的;可見死時,任誰都覺得痛苦。」

  其實這個都是人生的寫照。學問做到極致,相信所見到的真理都是相差無幾的。所以作者也是位熟讀東西方經典文學的人,像其中還談到儒家孔孟,道家老莊,佛家,甚至是西方文學也涉獵不少。


  書中有段話寫著:「書讀多了,就要選好書。學問複雜了,就要求精深。朋友多了,就要選擇交往。」

  這就是一種人生的過程,由淺入深,這是無法改變的。至今我也沒見過有哪位朋友能直接入深,都是慢慢讀回去的,這是一個量與質的變化,沒有量就沒有質。


  就像茶與咖啡,許多人都有「品茗」、「品咖啡」的嗜好,我同樣也有,如果從頭到尾都只喝過一樣,任誰都無法品嚐出什麼才是好茶,什麼才是好咖啡。茶我不敢說,因為我很少喝,可是我母親很喜歡喝茶,家中茶葉數量也不在少數,曾經我見到有罐沒開過的茶葉,我詢問母親,母親說:「那罐茶葉泡起來不好入口。」後來我打開一泡,喝下去也沒什麼感覺,這就是因為我沒有喝到足夠的量,根本品嚐不出什麼才是好茶。

  可是對咖啡來說,就不一樣了,長年喝咖啡的我,對咖啡就會有所取捨,像單單三合一的即溶咖啡,有些牌子喝起來味道還是讓我難以接受,口感就讓我難以下嚥,這都是因為我有喝到一定數量的緣故,才能如此。其後當我開始喝研磨咖啡,整個三合一就全都無法接受,那是因為採樣的標準量又不同了,所凸顯的質就又不一樣。


  這就像過往同事曾抱怨說:「最近嬰兒奶粉好貴。」當時剛好有則新聞,一個單親父親卻有七個小孩,窮到小孩沒飯吃,沒牛奶喝,用紅糖水取代。當時我就和同事說:「你就從小餵兒子喝紅糖水,和他說這就是牛奶。」長大後這孩子會怎麼想?

  畢竟他根本沒喝過真正的牛奶,記憶中的味道就是「紅糖水」,但他的記憶中「紅糖水=牛奶」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長期下來,長大後當他第一次接觸牛奶時,會發生什麼情形?相信一定會責怪他人拿「假牛奶」騙他。


  所以這是很奇特的微妙變化。凡事都要有相當的「量」,才能凸顯出「質」的重要。就連讀過這麼多書的我,當初我也覺得這兩本是奇書,是寶書,可今日一看,卻成了歡樂書,可以讓我讀起來哈哈大笑的作品。這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當初若沒繼續深入閱讀,今日我可能還會當這是寶書,是奇書,但就因為深入閱讀後,發生了變化,量改變,質同樣也改變。所以沒有讀到相當數量時,是難以凸顯那份質的。


  書中還談到一段:「最上品的行事方式是帶有風險、顛覆性,打破常規地作事;中品的行事方法是,有理由地作錯誤的事,只要次數有限即可;而最無法忍受的下品態度,就是什麼是都不敢做的人!」

  雖然當初也讀到這段,不過今日一點印象都沒有,但股子裡一整個都是「投機基因」充斥著,所以倒也無所謂。這和在南先生的著作中所讀到的那句話「事到萬難需放膽」是相同道理,都是上品的行事方式。


  最上品的行事風格就是如此,甘願冒大風險,顛覆所有常規,這和讀賈伯斯傳一樣,相信都可以感受到他那份「現實扭曲力場」的力量,是極具毀滅性的。但無奈的是,這是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大多人所採取的都是自認為「安全」的行事方法,安份守己的什麼都不敢做,這對嗎?我也不敢說是對,但同樣的也未必是對。

  「有膽」與「沒膽」在這就很清楚的劃出界線,前者認為這是不對的,後者認為這是對的。但問題來了,前者失敗後,又可能認為這是對的,後者積壓一生,也可能在最後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自古學問同樣也顯現出這點,虛則實,實則虛。在易經論陰陽,兵家講虛實,這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純粹是要自己去實踐。



自己的人生,唯有自己Run過一遍才能明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