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譯鄧析子.jpg新譯尹文子.jpg

 

天於人,無厚也。君於民,無厚也。父於子,無厚也。兄於弟,無厚也。何以言之?

 

  說起來,這兩本都是名家著作,會讀這兩書是因為之前讀了公孫龍子這位名家,讓我想一窺名家的文學。
名家,另一稱作「刑名家」,通俗的說就是辯論家,是中國戰國的諸子百家之一。他們主要以詮釋「實」與「名」來闡述觀點。就如公孫龍那樣,白馬非馬,離堅白等。不過公孫龍算是名家流傳比較完善者,也可以說是名家大成者。

 

  現存《鄧析子》兩卷,相傳為鄧析所作,不過今考究大多認為是偽作,不過也不全然是全偽,但半偽是可以確定的,可能是古人是刻於竹籤上的緣故,存放比較麻煩,如果不是作者本人也很難了解前後順序。這個在今日許多經典上都也可發覺,今日所見的許多經典,大多是由後世學者所編排,也些窮盡一生智慧編排出比較像樣的原典供後世方便,但當時到底如何排序,至今還是不得而知,更難以考究。

  雖然後世人指出內容參雜其他家說法,有很大的可能為後人在編排時有所遺漏,或者是又加上註解,是故認為是偽作,不過未必是全偽就是了。大多認為鄧析子一書「雖真而殘」。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簡單說就是不厚道,關係都係在利益上,並沒有所謂的忠誠。而轉辭篇主要強調「緣身而責名,緣名而責形,緣形而責實,臣懼其重誅之至,於是不敢行其私矣」,也就是君王對官員的控制。

  嚴格讀下來,可見內容頗為繁雜,前後也不怎麼連貫,像無厚第一章就比較像法家路線,強調人類是沒有什麼恩德的,不管是君王對百姓,父親對兒子,兄長對弟弟皆無。可是第二章就跳出了這主題,國王有探索事情真相的責任,轉向了不同的主題。全篇前前後後差不多都是如此跳躍。

  而轉辭篇就更嚴重了,這篇據後世考證大多認為是偽作,像其中有節錄《鬼谷子》的部分內容,修改後直接引用。這大概就是被視為後世人偽托的作品,比無厚篇更為繁雜,更為不連貫。

 

  《尹文子》是先秦名家學者尹文的哲學著作,全書一篇。鄧析算是名家的創始者,在下來是公孫龍,而尹文是公孫龍學生,所以還是承襲這一派學說。書中主要是以尹文的形名理論為主軸,最後歸於政治之道。

  思想是以名家為主,不過他兼融了儒、道、墨、法諸家等學說。在名家學術發展上,是繼承了鄧析之脈,開啟公孫龍之學的承先啟後之作。這就如前所說,有很大的原因是,他是公孫龍的學生,曾在他底下學習,不過由於老師是名家一派的大成者,所以基本上也是如出一轍。但他比較厲害的是,融會了其他家的著作,最後變成一個四不像的創新作品。

 

  而現在這書同樣的「雖真而殘」,有絕大的可能就出在於他融合太多派系,細讀之下也感覺不出有全新路線,比較像是各家「概論」,所以算來也難以自成一家,這點可能是最為人詬病之處。目前一般認為此書是有真書,但經後人修訂過程中或許有些補輯或篡改,所以也不全然是全真。

  全書就分上下兩卷,「大道上」,「大道下」,如果真要研究起來,個人認為是可以略過。直接把時間耗在儒、道兩家身上會比較妥當。全書基本上還是走公孫路子,把刑與名分開辯論,如果了解「白馬非馬」的論調,應該可以略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