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jpg  國富論 II.jpg(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每一個精明審慎的一家之主都知道的一則持家箴言是:「任何東西如果自己做的比買的還要花更多成本,那就絕不該在自己家裡做。」

 

  看到這書名相信我不太需要在多做介紹什麼才是,作者亞當.史密斯的盛名早已享譽全球,對人類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被喻為經濟學之父的他,老實說我不知該如何形容他的偉大。而這一本影響人類歷史深遠的作品,如果非要形容的話,我只能用「驚世駭俗」這四字。我必須在重複一次「驚世駭俗」來表達內心的那種激動之情。

  本書雖出版於1776年,但撰寫的過程卻花了他10年之久,完成時他已經50歲了,更可說是他集畢生嘔心瀝血之作,當我閱畢後驚訝的發現,全球經濟並沒有脫離他的理論,而是一直不斷的在印證他所述說的現象。所以前述我才會用「驚世駭俗」來形容內心想表達的激動。

 

  全書包括兩卷共5部,第1部,共11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勞動力生產能力的原因,分析國民財富分配的原則;第2部,共5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於工作的性質;第3部,共4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當時比較普遍的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的政策的原因;第4部,共9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第5部,共3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為全民還是只為少數人服務,如果為全民服務有多少種開支項目,各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當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國債,這些赤字和國債對真實財富的影響等。(以上摘自維基百科)

 

  國內同樣分為兩冊,一冊收錄了1~3卷,二冊收錄4~5卷,但真正的精華應當是二冊,但如果沒有重頭閱讀,直接看後面也是枉然,會有看沒有懂。說來慚愧,幾年前便已買下此書,然而卻無力閱讀,過往光是見到這種厚度,大概我只有呈現放棄狀態,直到日前簡遙好友提起,更極力推薦,這時不由得令我重燃起對這書的濃厚興趣。

  雖說是閱讀,但基本上我只是很平順的閱讀過一次,簡單說就是輕鬆閱讀,不過即使如此,還是花了近五天的時間,每天九小時不間斷的努力閱讀。可想而知,過往要是我這麼讀書的話,可能在第一天早上便已放棄,昏昏欲睡了,然而這本巨作確實讓我非常意外,彷彿有種巨大的魔力吸引著我,讓我陷入其中後越讀越入神,一連串讀下來竟然未曾感到疲倦。老實說,這倒是挺奇怪的經驗。

  當然要述說這本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作品,光是這麼一篇小小文章是絕對不夠的,雖然我花了45小時努力的讀過一次,但對於其中所解釋的還是非常驚訝,那種驚訝實在是筆墨難形。當我讀畢後,甚至有一種直覺,成功的企業家大概都曾經翻閱過一次,我甚至懷疑老師可能也翻閱過一次,但現在僅能以懷疑的態度,因為這點現階段是無法求證的。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該往書中內容談起。

 

  在維基百科上提到,這本專著的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單說就是對經濟的研究,作者亞當.史密斯把國民財富由最基層的勞工談起,慢慢的拉高層次到最後君主結束,簡單說就是由金字塔最底層的現象到整個金字塔的尖端。

  說來真的沒什麼,但讀過一次之後,就可發現其中的奧妙是多麼的驚人,像這樣的名著,雖然大家都耳熟能詳,可是真正讀過的卻少之又少。但我還是必需說,這輩子如果能讀過一次,相信身在資本社會中,是很難餓死的,甚至可以過的很好。

 

  雖然國富論出版於1776年,算算距今235年,這麼久遠的年代,總總的跡象卻還是無法脫離書中所述,光這點就是何等的驚奇。就如卷一所講述的「分工」看是平淡無奇的分工,背後所隱藏的竟然是這麼的深遠,為什麼人類會由狩獵、農業進而轉向工業,由散居演變成群居,難道是因為工業化時代的啟蒙運動?

  但是當閱畢後,上述所說的有點是錯誤的,如果真要說的話,有點類似達爾文《物種起源》所談到的演化,分工也可以說是一種演化而來的,由簡易分工到達專業分工,這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演化。如今看來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其背後演化過程卻非常深遠,亞當.史密斯把由最枝端末節的現象開始講述,慢慢解釋為什麼發展成部落,在由部落發展到鄉鎮,鄉鎮在發展到都市的總總現象。

 

  而這些總總現象觸發了人類循序漸進的轉變,然而這項轉變,最終促成了貨幣的誕生,因為這確實有必要誕生的東西,說來非常離奇,但由他撰寫出來卻又非常合乎常理,甚至其後來提到了貨幣的貶值,為什麼貨幣會貶值?

  雖然我在這之前讀過了《貨幣戰爭》,但在讀《國富論》時不由得更為驚奇,最終還是人類的貪婪所導致的結果。儘管貨幣戰爭寫的不錯,但在國富論面前卻變得極為渺小,我想這是應該兩者對於人類整體的視野角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

 

  不過真正想談的重點應該還是落在卷五「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前面所講述的都是經濟由什麼組成,怎麼演變而成的,算是一種陳述,而終章所談到的應該算是一個總結、結論,其中他指出「天底下最矛盾的兩個職業大概就是君主與商人」。身為一個君主如果硬要做經商行為,那絕對會危害到商人的利益,必然慘遭虧損,成為債台高築的商人;然而商人如果成為君主,那必然要失去大眾的利益,成為一位民心盡失的君主,天底下在也沒有比這兩者更為矛盾的職業。

  所以對照現今的社會來看,國營事業幾乎是很難賺錢的,因為人力成本浮濫是一大主因,這造成了終端獲利不如預期。這就如同我們現今所見到的,在國營事業每個人所負責的職務大多區分的很詳細,幾乎是一人一職位,所負責的也是簡單的一兩項;然而在民營事業卻有極大的不同,大多身兼數職,甚至是初創業者更可想而知,因為資本不大,人力有限,可能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

  如同過往我身在一家小廠中,全公司上上下下就兩人,每天忙到焦頭爛額,幾乎有相關的事情都需要學習,然而這樣的行為卻沒有為我帶來豐厚的報酬,反觀國營事業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可能手中沒什麼事情,卻能有相同或者更高的報酬。

 

  這就是他所指出的弊病,畢竟就經商而言,君主是無法與商人相比,致力的把整體效率提昇,我想國軍是強烈的反應此一要點,相信只要是當過兵的,基本上都能充分體會,對服義務役的軍人來說,一個月不過是少數的五、六千元薪餉,任誰也不會積極起來的,我想這點便充分體現此一現象。然而對公家機關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國家給公務員太多不切實際的福利,危及了經營必要的模式。我想去過公家銀行和民間銀行,那種服務態度就能充分的感受到,這純粹是我個人的感覺。

 

  亞當.史密斯用了十年時間所撰寫而成,由最個人的勞動來換取溫飽,進而轉向專業分工的團結溫飽,由個人到群聚,演變成城市,這時透過不斷的發展形成了國家,在由君主帶領人民走向富足。然而君主為了管理國家,畢竟也需要有一項物質來顯現那種價值,貨幣便由此衍生,而是鑄幣廠便產生了,由國家統一幣值,然而貨幣的貶值便也在於君主要治理國家難免有缺錢的時候,於是把錢幣的含金量降低,竟而鑄造更多的錢幣花用,由此產生了通澎與幣值的衰退。

  當然這不是長久之策,於是開始了稅收時代,藉由開增稅收,來維持國家機構的運行,進而穩定國家發展,如四卷所談及的都與稅賦有關,由於國家要富強,於是重商主義的政策便需要強力的落實,就如同現今的中國,不斷的以招商發展為必要手段,讓國家富足起來,其後設立關稅、限制貿易、退稅、獎勵金、通商條約等等的附加政策,來讓國家更為富裕健全,這個內裡都有詳細的述說到。

  基本上現今國家的運作幾乎不脫離國富論中所談到的。而卷五便提到君主與國家的經費,如國防經費、司法經費、公共設施和機構等經費,該如何分配,如何開徵,和收取多少,對國家發展都極其重要。話雖是名著,讀過的還是寥寥無幾,但我還是想說,還有什麼經典比這更值得一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