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要對付一個人,就要先想法讓他驕傲,驕傲就會變得很愚蠢。一個人既愚蠢又驕傲的人是最容易被打倒的。

  《韜晦術》作者楊慎,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而這本《韜晦術》並沒有收入於《揚升庵文集》,而是一直流落於民間。直到明末初清的儒學宗師錢謙益考證為楊慎其手筆,才而得以重見天日的流傳下來。

  而作者本身也是實踐這門學問的專家,或許該說他的一生都在實踐這門學問。明代「大禮議」事件,他身在其中,明世宗對他恨之入骨,為了活命,導致他一生都行使這門技術以求保身避禍。我想那時也是不得不行之的無奈之舉。

  簡單說,韜晦術本身就是權謀手段中的一門,但自古以來,歷代名人無不是實踐這門學問的專家。像我們熟知的越王勾踐「臥心嚐膽」也是韜晦術的運用,楚莊王的「一鳴驚人」也是如此。

  楊慎把韜晦術分為八卷,有隱晦、處晦、養晦、謀晦、詐晦、避晦、心晦、用晦等,每卷都把『晦』的竅門撰寫的鞭辟入裡,實在是一本難得的處世學說。

  俗話說:「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道理亦同,隱晦的用意便在於此。如隱晦卷中提到「夫藏木於林,人皆視而不見,何則?以其與眾同也。藏人於群,而令其與眾同,人亦將是而不見,其理一也。」

  施行韜晦之術,也是因為人身處於弱勢之處,想轉危為安的一種策略。如我過往寫的藏的真義一樣,身在職場,新進都求表現,但資深卻求安穩。

  新進常力求表現,巴不得自己視人於前,所有功勞皆要攬在身上,結果時常傷重不治。反觀資深了解其中的奧妙,往往選擇避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畢竟身處於弱勢階層,無過便是有功。勘破此一奧妙,足以保身。隱晦的竅門也在於此。

  而處晦卷所述,就如同太極所講求陰陽調和,天地有陰晴圓缺,人生同樣也是如此。誠如賭博行家所述「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的運氣也有好壞之時,在壞時,就要懂得收斂,在好時,要儲備轉壞時所需的資源。和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生前所倡導的『水庫式經營法』雷同,可見古老的中國人智慧也不能小觀。

  處晦也是如此,不管好時或者壞時,保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也就足以。如已故王永慶先生之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處晦時期,保持平常心,持續的學習,那便是轉危為安的資本。至於養晦和處晦道理雖然雷同,只是在於一些微妙的差別。

  而謀晦和詐晦,也差不多,如果時間不允許,那就必須在短時間內達到行晦的目的,讓對方產生錯覺,那便能得到一線生機。

  簡單說,韜晦之術可說是權謀的根本,身處弱者位階,想要實行任何權謀要術,都必須先行韜晦,不然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那也難以有所作為。簡單說權謀的運行,在開始幾乎和韜晦脫不了關係,《守弱學《韜晦術》,道理上是相似的,都是趨吉避凶的大學問。


身在職場,自感弱小者,不妨閱讀此書。
許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淡然處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