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書的經歷,相信你我都有過,那可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在學生時期,我們都背了不少書,但到底背書的意義為何,老實說直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搞不清楚個所以然。到底為何而背書?


相信我們都曾經背過一篇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章》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當然你我都曾經歷過這年代,當初背書時是何等的痛苦不堪,歷經了多麼不情願的煎熬。這些我們都經歷過。但背誦過後,我們所得到的是什麼?背這篇文章的意義為何?這些通通無法理解,直到至今,大多都隨風而逝。

  老實說,這可以說是填鴨式教育的罪過。讀書之所以重要,並不全在於「背誦」書中的內容,而是要「理解」其內容,更要在理解之後的「運用」。那知識才得以發揮。

  誠如我們說「這人好聰明」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光有聰明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那只是說這人背誦了不少書,腦中記下了許多知識罷了。但這一切其實都是毫無意義的。
  反觀我們說「這人好有智慧」就有明顯的不同,這顯現出這人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他不光是聰明而已,腦中雖然藏下了不少知識外,然而這些死知識都能獲得充分的運用,把事情扭轉乾坤,逢凶化吉。這才是學問得以發揮的意義所在。

  然而過往和至今的教育卻不是如此,依然是承襲著「背誦」為根本的教育,過往只要能背誦出整本課本內容,那真是堪稱「資優生」、「天才」等人物,相信現在應該也沒什麼不同。不過,這有意義嗎?

  我無從評論什麼,也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只會背誦正確答案的學習,反而引導我們走向錯誤的道路,只會在競賽中失去更多東西。這是非常可惜的,更同樣令人惋惜。

  許多人知道我閱讀了許多書籍,但老實說,七八成我都只是看過而已,其中的內容,有可能根本在閱畢後就消失了,在某次在和J男閒聊時,他忽然說:「我實在想不透,你怎麼能記下這麼多內容?」是阿,到底是為什麼?

  事後我和他說,這有何難,閱讀也無須強記,就只是在閱書的途中,總會有些事情觸動你的心靈,寫到你的心坎裡,那這段內容便會被你記下,想忘都忘不了。一本書不要多,少說觸動三次足以,那一百本書就是三百次,何況是更多的書呢?

  在不知不覺中,我便記下了幾百多件的內容,這又有何難處。於是我能說能聊的事情便會令人感覺很多很廣,然而這些都還只是一般程度罷了。
  更可怕的是,這幾百件事情經由推論、思考的過程,歷經相互激盪、碰撞,那可能會撞出翻倍的事情,那能述說的就又更寬廣了。何況我看的書本來就很廣泛,能思考的當然會更廣泛。

  如果只是要背誦書中的內容,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也足矣;不過如果是要應付整個人生,相信光背誦書中內容是不夠的,還要經歷思考激盪才行。

  畢竟在考試這樣的人生競賽中,「獨立思考」成為浪費時間的行為。因為這會令其低分淘汰。填鴨式考試最重要的便是把正確解答填入空格中,獨立思考的創意反而會弄巧成拙,令其在考試中嚴重受挫。
  然而唯有只知道背誦內容的學生,才能在考試中進顯才能,贏進全局。但在投身社會後,反而因為無法獨立思考,導致最後只能當個尋找正確答案的小螺絲釘。

無疑背誦所殘留的遺毒,對社會無非也是沈重的負擔。
想擺脫也不是輕而易舉之事矣!一切都是罪過罪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