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好友江哥教他兒子:「如果以後去上學,和人打架,打輸了別哭回來找我。」這時他老婆說:「你怎麼可以教兒子這樣。」
聽完頗為認同他的教育,一時心中感慨,現在社會上這麼多草莓族,不就是諸多不必要的「婦人之仁」造成的......

  相信看到上述的對話,大多數為人父母者都會認為舍長這樣的教育才是錯誤的。不過,相信這些人從來沒有想過你們心中所想、所教導的方法才是最大的錯誤。
不由得憶起日前的新聞『王建煊:年輕人太多草莓族』

畢竟犯人從不會承認自己是犯人!


為什麼現今年輕族群有太多草莓族?

  舍長不否認好友教育兒子的態度,他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對的,是給兒女一個身處在陌生環境磨練的機會,對未來是有正面幫助,更有機會能獨立成長的教育方法。記得事後江哥對老婆接著說道:「我不這樣教育他,難道等他打輸哭喪著臉回來找我,我再去打那小孩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兒女有兒女輩的生活圈,有他們處世的環境,大人不該過多介入,介入過多,會造成「慣性」的養成。

  如果兒女小時在外受挫,於是做父母的一看小孩哭喪著臉,就憐惜的伸手摸摸安撫他,並安慰的說:「沒關係,是對方不對,不要在理對方。」那兒女會如何?
  他會下意識的認為,父母是一個依靠,對於解決事情的方法就煙消雲散。但,不要搞錯了,問題始終沒得到解決,自始至終都沒改善,那只是父母教育子女一個逃避的方法,逃避解決問題的作法,並且更教育兒女錯誤的辨是非分對錯的態度,光這些實在就令人難以苟同。

  不由得憶起一部漫畫《上班族金太郎》,金太郎的小孩龍太和人打架,對方找了父親來出頭,金太郎最後說:「這是兩個男人一對一的決鬥,大人不該插手的,如果要插手,那找我奉陪到底。」於是最後演變成雙方父親的決鬥。

為什麼現今太多草莓族?

  原因大概就是現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為人父母的「婦人之仁」錯誤運用,都普遍不希望兒女吃以前他們吃過的「苦」。
  於是這種錯誤的「婦人之仁」心態隨處蔓延,就以這樣的心態教育出下一代,養成了下一代的惡性循環。

  於是在學生時代,兒女在求學過程遭遇挫折,可能是考試失利、推甄失利,哭喪著臉回家後,父母又扮演起安撫的角色,結果兒女就這樣很輕易的接受慰藉。心中更想,以後如果遇到挫折,父母都會安慰我,都會幫我解決。
  就這麼長大後的求職過程,可能面試遭遇拒絕,職場遭受上司責備,工作受到挫折,更有可能同事間的勾心鬥角之後敗下陣來,結果依然和求學一般,哭喪著臉回家找父母,又很容易的得到慰藉。

這樣的人有什麼競爭力?
不變草莓已是萬幸,還談什麼競爭力。

  如果世界上的父母和我那好友一般,教育著小孩,至少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磨練,相信稍微受挫是難免的,起碼還能獨自站起走下去,起碼還懂得找尋方法解決事情。

  記得在舍長剛開始踏入社會時,父親聽到我要和家裡做一樣的工作,他用幾近鄙視的眼光看我。事後從母親那得知,當時父親是想:「要出去(工作)就出去,反正一定吃不了苦,過不了多久就會回來求我。」
  結果父親那如意算盤沒打響,反而是舍長一去不回,直到家中的工廠結束營業,依然沒有回家的打算,就這麼一直在外遊盪。(大概是天生的反骨作祟吧!)

  日前有位網友在他好友的無名留言板貼上宣傳文章,是一部電影感想,那時舍長對這部電影沒興趣,於是很索性的回覆,「對這電影不是很有興趣。」
  結果很詭異的是,竟然換來她大處撻伐,又回了好幾篇悄悄留言發表她的不滿,說舍長這樣的行為讓她很不舒服。看得不由得令我不知所措,實在是有點反應過度。

  於是對這位朋友,實在不敢諸多恭維,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旁人對一部電影不感興趣竟然會讓她產生不舒服,那是不是有點太過嚴重了。但,另一方面又可得知,這位朋友一定是草莓族,無法承受挫折。
  因為那只是一句無傷大雅的言語,每個人都有對電影的偏好,一部電影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無意間又路過她的網誌,發現她開始發表對男友的不滿,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直覺相信一定是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一觀內容發現果然是小事,文中提到男友工作太忙,無法實現他的承諾,擇日補償,結果這讓她認為男友不尊重她。
  看來,果然是小事,不由得感慨萬千,這種大概就是在過往的人生,在外受挫就哭喪急奔回家找父母之人,人的慣性就此養成。


教育至此,不由得悲從中來,
這樣「婦人之仁」的身教對台灣的未來,有多大的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