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發完思想的層級一文後,忽然見到一則新聞,標題為『郭台銘批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廳』。
內心驚訝不已,因為他說得並沒有錯誤,現在確實很多人夢想著開咖啡廳,就連我身旁也出現了有好幾個擁有這種夢想的人,一生中的夢想便是能開一家咖啡廳。

  郭董想述說的應該只是一個視野高低的問題,開咖啡廳本身應該並沒有錯,只是大部分讀者無法思考到那層面。
  其實仔細想想就可發現,在台灣鮮少有聽聞週遭有人是想創大事業的,幾乎都只是想自己當老闆,這也是台灣中小企業四處林立的特色。但所創的都不是什麼大格局的事業,而是像咖啡廳、便利商店、小吃攤一般的事業,大多只是賺到一筆小錢,就開始手舞足蹈歡喜的享受,這種老闆我真的見得太多了,因為我年輕時候跟過太多這樣的老闆。

  因為不得已的情況下走上了創業之路,之後憑著一股熱血,終於讓公司小有規模,這時候就開始引以為傲,於是就進入享受的階段,最終經歷時代變遷,就這樣被清洗出場,踏入中年失業的窘境。
  細想看看,台灣雖然有些咖啡廳擁有自己的品牌,但卻也僅僅在台灣闖出一番名號,始終無法走出國際,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反觀國外的企業,雖然同樣是賣咖啡的星巴克,賣漢堡的麥當勞,卻能用相同的名稱,在世界各國嶄露頭角。

  台灣雖然有85度C,有休閒小棧,有鮮芋仙,但這些品牌卻也只能待在國內四處開分店,無法跨出國外走向國際,在世界各國以相同的名稱販售旗下商品。我想他想述說的大概就是這樣的視野觀吧!
  以致當時聽聞這則新聞後有感而發,或許這就是台灣人的悲哀,從小待在過度保護閃下成長所帶來嚴重後果。當然,我可能也是其中一位,雖然不是第一位,亦也不是最後一位,未來還是會出現許許多多的案例。雖然年輕時,憑藉著一股熱血,在外胡搞瞎搞的亂闖,走到現在這般田地,但也只不過是一個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格局罷了。

  就像思想的層級那篇文章,引來了一些匿名人士留言,說這樣的文章格局太小了。讓我甚感奇怪,不知是不是這人的眼光格局太過狹窄。如果以『金錢』來說,說穿了不過是一個工具,金錢有格局大小之分嗎?
  如果今天父母在你十八歲成年時,給了你一筆一百萬的資本,讓你運用,這一百萬說大不大,說小亦也不小,你會如何善用。

  有人可以在拿這筆錢後,開始調查未來發展的可行性,收集可行領域的相關資料,開始投資設立公司,更用這筆錢買設備生產商品販售,賺得更多的資本。這樣的格局是大還小?
  之前也聽聞一位友人,最近解掉了祖母遺留下的定存,他拿著這筆錢去研究股票,並投資進而從金融市場中賺得一筆錢。那這樣的格局是大還小?
  如果這筆錢也是一百萬,當初他不解約,繼續放在銀行定存,經歷了幾年之後,這樣的格局是大還小?
  當然,還是有許多人認為上述所說的那些作法都太麻煩了,雖然他知道那樣能賺更多錢,能有更好的未來,但他就是一句話說:「那些太困難了,不是我學得會的。」於是想也不想的就在拿到這筆錢的當下「即時行樂」去了。那這樣的結果,所呈現的格局是大還小?

閱讀一篇文章、一本書籍,說穿了不過就是在運用一種工具,
從文章或書中獲得到什麼,又如何運用,不也是個人著眼處的不同。

  記得曾經有位讀者,讀了一篇讀書心得後,認為那本書很有趣,於是便購買了一本回家閱讀,之後也發了一篇讀書心得,結果當我翻閱後,竟然發現這位朋友所寫得和我差異極大,和我所著眼的觀點竟然完全不一樣。那是他看到的格局大,還是我看到的格局小?
  說穿了,我們所閱讀的卻是同一本書,書並無差別。這位匿名人士卻聚焦在『文章的格局』,想來也甚是奇怪。那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屬於大格局,什麼樣的文章是歸類為小格局?說真的,我也不是很明白,這到底是怎樣的觀點。

  如果真要說格局大的文章,其實一個字也便解決了。記得日本武士道,牆上不是都會貼了一個斗大的『武』字,之後要弟子跪坐在字前悟道,靜下心來仔細去悟武道。那這個字格局大不大?
  要看成是一篇文章,也是可以說很有深意的一篇文章,那格局是不是就很大;如果只說那只是一個字,那格局是不是就顯得很狹小。如果這時靜坐的弟子靜坐了老半天,還是無法悟出武道,這時他師父會說什麼?
  不就是淡淡的一句話:「代表你不用心,你還尚未開翹、開通,所以還無法領悟武道的真義。」於是索性又叫弟子再去悟道。

  就以悟道來說,眾多弟子還是會從『武』這個字悟到不一樣的東西,有些人可能會悟到「武,止干戈。崇尚武道是在萬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出手,止息干戈。」但,還是會有不一樣的人悟到「武,殺戮。以殺止殺,才是真正的武道。」
  很奇怪的,明明就只是一個『武』字,卻是不一樣的結果,那誰悟到的格局比較大,誰又悟到的格局比較小?

  想想看,這在任何宗教中不是挺常見的嗎?佛教不也有『卍』、『佛』等等的許多大字掛在牆上,更有「面壁思過」的行為。面壁,牆上無字不也一種悟道。
  就像在遭遇挫折時,還期望有人來安慰你嗎?
文章中,受到熱烈的迴響,出現了幾位匿名人士,但很奇怪的翻閱完留下的言論,卻僅僅只是聚焦在『抱怨』的那個點上,其他卻沒了。

  有位朋友私下用MSN對我說,「這文章好像不全然在說抱怨吧!」我微笑問他,「那你還看到什麼?」他說:「堅強的站起來,別隨便接受他人安慰,也別隨便給予安慰。」於是我說:「很好,或許你能再看看,會有更多不一樣的答案。」
  事實上,那篇文章真的只是單純的在說「抱怨」嗎?是文章格局的問題,還是閱讀者思想格局的問題?

  記得曾經聽聞一則小故事,兩位在同家公司上班的同事,在工作時遇到瓶頸便越來越鬱悶,於是一同上山請示一位得道師父,希望這位師父能給予他們開示解答心中的疑惑,最後這位師父只對他們兩人說了四個字:「隨心而欲。」
  聽聞這四個字的兩人剎那間忽然明白了,於是下山後,A選擇辭職另謀一條生路,B選擇留下來。經過三年的光景,A憑著過人的智慧與靈巧的手腕,終於獨自開創了一番事業,而B也沒閒著,憑著堅忍的意志也逐漸在公司嶄露頭角,成為公司重要的人物。於是又相偕上山誠心的感謝師父當初的開示。

  在上山的過程中,A問B:「明明師父是說隨心所欲,為什麼你還選擇待在公司奮鬥。」B答:「因為我聽聞後,覺得工作雖然很鬱悶,但還不是很難過,稍微忍一忍可能就過了,於是便不願放棄的想繼續奮鬥下去。」之後B反問A:「那你又為什麼要出去開創事業,稍微忍一忍不就好了。」A答:「師父不是說隨心而欲,我以為師父是說想做什麼就去做,於是我便索性辭職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明明是同樣的四個字,幾年後,兩者呈現的格局卻大大不同。那什麼叫做大格局的文章?說穿了,到底是文章格局大小的問題,還是閱讀者本身思想格局大小的問題?

運用工具所呈現出的格局,
是工具的問題,還是使用者個人的問題?

我只能引述自慢3:以身相殉》何社長書中提到的一段話:
  人,會反覆問自己、問別人該不該創業,基本上,在性格上他就是不適合創業的人。適合創業
的人,會一頭栽進去,不會猶豫不決。他們是用熱情、用夢想及感性做事,而不是理性分析。


普通人看世界是灰黑即白;聰明人看世界卻是七彩繽紛!!






PS:
  相信縱使是上述那段何社長的話,每個人解讀也都會有極大的不同。其實身為板主我也不懂,有什麼文章是叫做大格局,什麼又算是小格局。
  能麻煩那位說文章有格局大小之分的朋友,能否寫一篇你所謂大格局的文章,貼出來與大家分享分享,讓這裡的朋友一解疑惑。我想這裡的朋友也都很疑惑,你所謂大格局的文章,到底是怎樣的大格局法。
  板主在此先萬般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