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懊惱「規劃始終趕不上變化」嗎?
這問題是許多人心裡時常浮現的問題。也是前不久我路過一處網誌,斗大的標題寫到的,不由得讓我深深的思考這問題。為什麼一般人會產生出這種奇怪的想法呢?


  事實上,不管我們怎麼看,怎麼想,規劃趕不上變化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規劃」本身和「實際」上的進展根本就是兩碼的事情,並不能代表什麼,而且也只能算是一個事前的準備工作罷了。
  規劃最主要本身是要讓我們可以了解和預期我們大概是會怎麼走,最多就只能算是一個大方向罷了,想要規劃趕上變化,在我眼中大概只會是一個錯覺,就這麼簡單。

  這大概就像今天我們想去從台北走到高雄,其中有很多途徑,原本「規劃」可能是坐火車南下高雄,但是當要準備要買票時,卻發現車票賣光了,於是只好選擇另一方案,坐高鐵或者是客運南下高雄,這個時候就是「變化」,但是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只是我們沒有按照規劃進行罷了。

  這種情形就是縱使已經把一切都規劃好,所有情結也都編排妥當,但當開始執行後,還是會發生,事情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這時為了去完成目標,我們只能不停的嘗試修正,讓事情能慢慢導向符合我們預期的需要與需求。畢竟規劃總是無限美好啊!

難道你(妳)相信,凡事都能照劇本所編排的情形走嗎?

  記得在黎智英你夠拼命嗎?
這本書中的P.147有段話:

  『那天我跟一群行政人員談創業。在我演講之前,有另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向他們談自己的創業心得。我早到了,有幸聽到他最後幾分鐘的演講。他勉勵這些行政人員說:「你們要是想創業,便先要認清處目標,然後抓緊目標,鍥而不捨、排除萬難,將之完成。」我被這些話嚇得發慌,輪到我上台演講,竟然語無倫次。
  我相信那位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並不像他所說。他不可能立個目標,拼命完成,便會有今日的成就。他顯然忘記是機會替他造就時勢,而只記得自己的成就。他成功了、自負了,便將功勞全歸自己,否定機會造就的功勞。』

  老實說,很少人能像黎智英這樣坦白的說出,其實怎麼成功,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一直解決眼前的問題。就像之前彎彎在演講的時候,她也很坦白的承認,她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紅的。能這樣坦率的承認是需要一點勇氣。

  就拿我公司的案例好了,在我進入這家公司時,我就聽到老闆娘說要遷廠,那時候新廠便已經開始新建了,只是規劃完成日是要在2007年初,但是事事總是難以預料的,在這規劃當中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是,「建商倒閉」這回事,結果就這麼拖拖拉拉,直到近期才完工開始遷廠。在這段過程中,所多付出的時間與金錢卻是我們難以估計的損失,當初又有誰能預料到呢?

  好比我寫網誌一樣,一開始其實也沒有做任何規劃,本來是很單純的想寫部落格,之後由於書看的越來越多,和生活中觀察的角度越來越不一樣,又衍生出許許多多的思想洞見,才又讓我想寫寫其他的文章,另外一方面也是想磨練筆法。其實寫到現在這樣,也不是當初的我所能預期的,因為我腦中有的只是不斷的寫,逼自己一直寫文章一直發文而已,就這麼簡單。

  這讓我寫起閱讀自傳的另外一種看法,市面上有許多企業成功人士的自傳,我不知道各位閱讀完後有什麼樣的想法,但是看越多我卻發現,其實大多寫的都非常美好,讓人認為企業經營就是這麼簡單。但事實上,相信真相不是我們容易察覺的,也不是我們能夠發掘的,事件發生的當下,更不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不過,對於這些成功人士面對障礙與排除障礙的能力,能在自傳中承認當時他做出了錯誤決定的,或者處理的不是很好的人,說真的是極為少數,就我所讀過這麼多企業傳記來看,還真的是少之又少。有的大多都會說的異常美好,好像任何障礙都是如他所料一般的排除,能像文章前面那段黎智英所說的一般,成功人士都會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劇本完全按照他所規劃的情形走。
  記得,在藍鯨的某本著作中也有見到,他說很多事情也超出他的預期,能這樣坦白的承認真的是不多。
(期望各位下次在閱讀傳記時,能保持「冷眼」的態度來閱讀,因為事情大多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容易。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中見過一段話:童話故事裡面的人物永遠都是黑白分明,有完美的結局。但成人的故事就開始不能過於黑白分明,不然就會沒說服力、公信力和吸引力。


規劃,只是一種自我編輯的虛擬腳本;
變化,卻是屬於大環境的現實隨機論。











PS:
  前者,無傷大雅,想怎麼寫怎麼改都很容易,最多只是自己心裡的內心腳本;
  後者,難以預測,變因更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稍有不慎,心力憔悴、粉身碎骨是必然的。

  其實我更認為,預期自己一定要規劃趕上變化只是一種心理錯覺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