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談到了學校教育「常態編班」「資優編班」問題。
我想寫那篇文章的應該是一位母親吧!相信對於小孩的教育以台灣為例,母親是會比父親憂心的。(這點我是不否認,不過其實大多都是在瞎操心)可是,如果這兩種方法,各位認為哪一種會比較好呢?


記得那段文章開頭,有這麼一段話:
『國民教育的目的是教導未成年的兒童、青少年為人處世的道理,進而培育各行各業的人力。但是為人處事的道理無法評量與認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思想,也深植於教育者心中,因此長久以來仍然以智育為主,評量學生的好壞。』
不過,由此看來,我只看見相互矛盾的對話。不過國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是一般人的想法。國民教育的目的,其實只是要把未成年的兒童、青少年教導為一個健全的國民,能在社會上生活下去罷了......
(當然這是我的看法,因為我絕對不會去期望、去要求國民教育是能教育出天才般的小孩,智慧超群,因為那不可能,是天方夜譚。)


  當然這位母親是站在支持「常態編班」的那一方(她在文章中以有說明了)。不過在我看來這一方也是最不能令『社會』接受的那一方。為什麼?
  因為沒有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落於人後,平平安安的長大。大多父母都是希望小孩將來能有一番作為,能幹出一番事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自是無可避免的。

  不過,在此我要說的是,不管何種方法都有其優劣之處,這世界上並沒有一種方法是完美的方法,所以並沒有誰對誰錯之分。

  但是,如果要令國家更有競爭力,「常態編班」其實是真的非常不適用,如果是我,我是會選擇「資優編班」。為什麼?

  「常態編班」這種作法,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種令學生墮落的方法(更有可能加速墮落的方法)。這樣一代一代的教導下去,國家早就完了。現實社會,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如果要使用這種方法,無疑是在學生的潛意識灌輸他們一個『不用太好也沒關係』的念頭。雖然對學生而言,每個人的天份不同,學習力本來就是有好有壞。

不過,你怎麼能去期望學習力好的小孩,要放慢腳步去跟隨學習力差的小孩呢?
這顯然怎麼說都說不過去吧!!

  「常態編班」的思維,無疑就是在小孩的潛意識之中灌輸他們,學習力好的小孩要抱持著沒關係、放寬心的心態,去跟隨學習力有點差,或者是比較差的小孩。
  這種情形不就好像,我以前所寫的一篇互換立場
裡面的那則故事嗎,窮人餓肚子,卻希望富人能給他飯吃。各位認為這樣對嗎??
(不清楚的請自行翻閱那篇文章,在互換立場那四個字點兩下進入那篇文章,謝謝!!)

  依我成長的過程,我也是在「資優編班」的體制下成長的,不過我並不是在前段班,但我也沒有感到人生就此絕望了,這種制度下當然不是說很完善,不過也並沒有一開始就認定這個小孩完蛋了。
  當時,還是有一個通融的彈性在,如果不在前段班的,在學習中會有一次模擬考,如果成績出來分數大幅超前,還是可以自願申請進入前段班。在這種制度下,我們應該教導小孩、學生的是,要力爭上游,只要努力,還是可以進入前段班的。不是嗎?

我們見到一些成功人士,住著豪宅,開著豪華的座車,全身上下一切的一切行頭,不就是激發我們更有心向上的動力嗎?

  當你夢想著一台豪華座車,去經銷商實際觀看乘坐一次後,心中非常心動,有總想要買回家的衝動,在這次體驗之後,是不是更會激起你在往後的日子裡,加倍打拼持續成長,直到把這台豪華座車開回家。對,這就是一種夢想轉化成理想的動力,更是把理想轉變成目標的動力,對國家而言,這就是一種競爭力。
難不成你期望哪天座車會自己送去你家給你嗎??
(別開玩笑了好不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該說是這位媽媽太會幻想嗎??當然這我是不太清楚就是了......)

這個世界上,是人去適應環境,不是環境適應人。環境可能適應人嗎??
  可是這位母親寫的這篇文章,竟然是要學習能力好的,去適應學習能力不好的。不管我怎麼看,我都感覺她的思維大有問題,是一種『我不成功,你也別想成功』的大同思想。顯來在我看來她本身的思維才是一大問題啊!!(請原諒我這麼說,但這顯然也是比較沒有錯誤的想法。)


記住,
  社會是一處修練的「大型道場」:能力崩潰,沒有人會同情你的;會有的,只會是毫不留情的淘汰你。


你(妳)聽到沒有??






PS:
  文章到最後竟然令我想起機率文章中的天大機密
  你(妳)相信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