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你都是怎麼讀書啊?』或者是『怎麼讀書才能把書讀得好呢?』還有『你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近來,時常有人詢問我這類甚是奇怪的問題,說真的,我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們這些人......說白點,不就是讀書嗎~~
  但是,就我個人長久的觀察經驗,通問會問這種問題的人,基本上跟書本是毫無關係的,可以說是『書本絕緣體』,因為他們幾乎都不約而同的只剩下一張嘴......
  對,因為這些人就是不想付出,只想從別人身上得到答案罷了。這,並不是我故意要這樣說的,但是會問這種問題,幾乎無一例外的......絕對沒有。

『讀書』,難嗎?其實並不難。簡單嗎??好像又不是這麼簡單。

  但是,就我個人的讀書經驗,我知道如果只是光『想』,而不去『做』的話,要讀好書麻~~基本上只會是天方夜譚,相信這點應該沒有人有異議吧!

  說起來,幾年前我開始讀書的時候,憑藉著就是那一股滿腔的熱忱,除此之外好像也就沒了。說來也甚是好笑,以前一翻開書本沒多久就趴在桌上的我,竟然也學起人家看書了。不過至少我可以知道的,剛開始確實時常看沒多久就趴在桌上睡覺了,但是那段時間熬過來了,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當初我只是很單純的想,如果一個月能看完一本書,那一年至少還有十二本,兩年就依此類推的增加,那幾年之後也非常可觀。不過人終究是會進步的,經歷半年的痛苦期,速度上也突破了到兩星期一本,之後一星期一本,直到現在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閱讀速度。

  記得在一個散戶的成長
那本書中有段話,是作者問呂宗耀先生一個問題,
「現今的資訊跟訊息這麼多,我要怎麼做才能過濾這些不重要的訊息,並將之變成有用的資訊,幫助我在每次的投資上獲得成功?」
  他回答道:「大量的閱讀閱讀在閱讀,無論這是好的資訊或是壞的資訊,當你開始大量接收這些訊息,藉著不斷的驗證與獨立的判斷,久而久之你就能開始分辨哪些資訊是你要的,哪些是不重要、有害的。但是大量的學習跟閱讀,絕對是你過濾這些訊息之前,必須要先紮好的基本功。」
  這不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嗎,大俠之所以會是大俠,不也是從小刻苦磨練,每天就是不斷的苦練苦練再苦練,才能成為故事中的大俠,當然當時沒有漢堡堡。
  而讀書不也是一樣,藉由不斷的閱讀閱讀再閱讀,無形之中就能從中學習到一些適合自己的技巧,也可以說是訣竅,這是沒有人能教你的,更是別人帶不走的,同樣你也無法教予別人,因為這只是適合你自己的技巧罷了。
  記得,【鬼上司,報到!
那本書中的一篇文章勤奮寫作,紮根基礎』,不也如此提到,書要讀得好,就是徹底的執行「讀書」「寫作」。

那想把書讀好的方法又是什麼??

  其實哪有什麼方法,說白了,不就是毫不間斷的執行『聽、說、讀、寫』這四項行為。
  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最初的我很喜歡聽別人說那些大道理,自以為是的認為,聽多了我就不需要去看書了,照樣也能獲取其中的知識,結果到頭來我也能說出一番大道理,事後證明那只是我一相情願罷了;
  但是真要我說出來,我卻無法說得非常動聽,達到令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原因在於,因為我根本不懂那些聽來的知識其中所包含的涵義,還有那意境為何,因為那些都是他們讀書所截取的地方,也是適合他們本身的經驗談,所以我表達就受到嚴重的窒礙,這時候我算是會說了,但是不懂得說;
  所以我開始閱讀,藉由閱讀我漸漸了解知識的真正涵義,也因為隨著閱讀的增加,腦中儲存的辭彙也會漸漸增加,這樣說話就再也不是難事了,因為你有非常多的知識與辭彙可以運用;
  不過看著看著,我卻每每都認為我應該也能寫,能寫出一篇吸引人目光的好文章,於是我開始嘗試著寫作,結果可想而知的,我其實是寫不出來的,雖然有寫出來,不過那種感覺甚是差勁,看得連自己都不自覺的搖頭加嘆息,這時我才發現到,原來雖然讀了這麼多書,也不一定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於是我就這樣用力的敲打鍵盤,就這樣,走到了現在這個樣子......

光聽不練,雖然有吸收到別人的知識,但是卻無法使用,因為別人的心得是無用的,那只是別人所見所想的片段,強硬使用反而會令人感覺極不搭調。
光說不閱,雖然會說會表達,但是卻不見得真正懂得說懂得如何表達,因為說出來的話,表達出來的知識,不足以令人信服令人折服,更不會得到那認同感存在,原因在於那不是你的東西,外加腦中詞彙太少了。
光讀不寫,雖然會讀,但是不懂得如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雖然吸收了很多很多,但那些始終都是別人撰寫的,那最多只是別人的成長心得,別人的親身經歷,無法轉化為自己的也是無用,而且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光作不聽,雖然會寫,可能也能寫出些許東西,但是那只是自己的想法觀點,每個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盲點存在,所以就算寫出來了,如果沒有經過眾人的洗禮,那只代表你走不出世界,你只能活在自己的框架中,一篇好的文章是要能經得起眾人的批判,畢竟總是會有不一樣的聲音存在,這個更需要坦然接受,因為那有可能就是你本身的盲點。

  在前不久的錢的教科書
中有段話,『十二世紀的猶太教法律學者麥孟尼底說,我們人類的成長,靠的完全是隨研究而來的獎勵或酬庸。兒童時代,我們讀書為的是贏得老師獎勵的糖果,大一點時,獎勵變成花生。青少年時代,我們為謀日後生計而讀書。成年以後,我們研究為的是榮譽,為的是享有他人的敬意。但唯有成熟以後,我們才能不存任何心念,為讀書而讀書。』
  不可否認的,我會拿起書本的那時候,確實是為了『金錢』,就算到現在,也還是為了『金錢』,至少這點依然沒改變。為了了解如何賺錢,如何成功,如何令自己成長,所以我開始翻開書本,尋找完成我想要的,這絕對是沒錯的。不過到現在,讀書與寫作儼然成了我的一項興趣,一項休閒,在做這事情的時候,我是非常愉快的。
不過我確實還沒達到為讀書而讀書的境界,畢竟那需要無後顧之憂......

那到底要不要讀書呢?

學問的深入和瘋狂是造就『天才』的前提條件,同樣也是邁向『成功』的先決條件。










PS:
  書,本身是一種精神糧食,一種令自己成就自己的食糧。除非,你(妳)並不想成就自己,不然最好拿起書本......這絕對是可以預見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