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金融界獲得成功,比較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
如果投資是門藝術,那它是可以被掌握的,反覆練習也很重要,願意承認你的缺點並且努力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也很重要。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如果你想要投資某支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買少少的量;
動手做的實踐者會勝過嘴講的老師。


  本書是美國億萬富豪里昂.李維著作(雖然我也是第一次接觸這位大師),同時也是他投資生涯50年的回憶錄,雖然沒有比安德烈.科斯托蘭尼80年經歷這麼悠久,不過兩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前者習慣大規模操作,而後者喜歡當獨行俠,
當然有非常大的差異。

  就像開頭說的,幾乎大師都把投資當作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當然親身經歷的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任憑你在一般狀態如何冷靜,一到投資這個領域,你將失去目標,在冷靜的人也會動搖的。

  就像作者說的「投資人反應過度,市場就會反映過度;投資人感到振奮,市場才會跟著振奮,而這種相互的影響創造了許多投資機會。」這一點都不為過,只要身在其中觀察幾年,倒是不難發現。
  而在股市中,人一過好日子就會習慣性的放縱,一放縱之後就會產生「不可信任的數字」,最後「不可信任的數字」將導致苦日子的降臨。所以台灣人算算也經歷過兩次苦日子了,現在接下來應該是要迎向第三次,敬請期待吧!

  股市是由人組成的,投資是心理行為,也是經濟行為,就算是冷靜型投資人也會發現,基本法則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複,充其量不過是有一定的起伏而已。」
  對許多市場來說,投資氣氛和投資人的心理是同等重要的。這點我親身體會過,本身就被市場氛圍騙過幾次了。

  記得在2006年中,新聞強烈的打壓石油相關產業,當然當時手握台塑的我,就被這種情形給欺騙了,直到今年,我才恍然大悟。
  所謂的大案子,就是當來年要操作哪種產業時,需要經歷過漫長的打壓,直到2007年現在,應該不難發現吧!

當這個市場正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時,
另一個市場的氛圍可能是興高采烈的。

  當整個市場被投資人的情緒左右,理智的計算、評估通常派不上用場。所有這些事件都有一個共同要素-它們意味著許多尚未被開發的機會。這樣各位懂了吧!如果不懂就還是請各位自行體會。

里昂.李維說
「凡事都得靠自己想清楚,能使你用心的角度看待金融世界。」

小心騙徒─
能力和好名聲往往無法共存,而那就是為什麼無論我們在市場崩解後變得多麼具道德感,並且以各種方式管理與改革,浮誇的人和騙徒仍能縱橫金融界。

  他們總是胸懷大志且有勇氣探索新世界。當然專精某個面向的人,容易對別的面向事物失去判斷力。就投資市場來說,在你可能還沒意識到改變已經到來時,股票已經以高於它們原有價值的價格賣出了。
  所以,一旦獲利趨勢出現改變,就賣出吧!切記!但是如何抓住這個趨勢,就需要自己體會跟研究,如果你能抓住市場潮流,而且知道出場的時機。那麼無論市場的變動邏輯為何,你都會有不錯的收穫。

  書中提到了美國兩位大師,蓋提許.蕭爾(可惜是我始終找不到後者的相關事蹟)兩個有耐性,專門操作大案子的謀略家。書中提到一段這兩人的敘述,這兩個人都知道如何利用股票市場難以預測的變化,進而逐漸掌控那些嚴重遭低估的資產。
  他們不像今日那些急著獲利的金融家,他們庸有絕佳的耐性和能力來構思和執行計畫,這些計畫中有的甚至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利。

作者給予兩位極高的評價─
有遠見的長期投資者(蓋提)和
最低調的投資大師(蕭爾)。

  本書中也提到『市場會經歷五個階段的循環,分別是:累積、增值、耗盡、分配及清盤。』這點依照個人自己的經歷,確實也是如此。
  股市本來就是個募集資金的市場(至少當初一開始是如此),那就是累積,之後經歷公司成長,只股票增值,到成長趨緩甚至有下降之虞,就會耗盡公司各方面的條件,最後一旦恐懼襲來,無數的投資人會擠到一個極小的逃出口試圖逃生,賣股票讓人消除焦慮、恢復鎮定,並且有錢再度買進股票,應該就是分配及清盤。股市大致上就是如此循環的。

  所以能成為頂尖的投資專家,與一般投資人的做法經常是相反的(這相當合理,因為太過執著於傳統看法的投資人,只會跟廣大群眾有相同的表現)。而對專業投資人而言,破產通常是有利可圖的,因為這會嚇走其他的投資人。這點大多數的人應該是明白的,只是無法執行而已。
  所以作者提到『對投資的適當觀點不是看你賺到了多少錢,而是看你在特定時點所冒的風險和得到的報償是不是成正比。那跟你花多少錢買股票沒有關係。』

  如果將市場描述成一個由正常經濟狀況所帶動的體質,還不如將它形容成一個由「情緒」和「心理」所帶動的體系來得貼切些。
  回想1930年代的德國,如果整個國家籠罩在狂熱中,我們為什麼要假設人們在投資時永遠理性以對?所以導致現在德國人,大多數人對股市充滿恐懼。

  「美好時光造就壞數字」,這點無庸置疑,玩弄會計花招這種事永遠存在,就算是那些有利可圖的公司,本益比也可能是假的。
  基本上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企業都會做一些美化帳目的工作。其實任何一個在市場上打滾得夠久的人都能辨別出他所看到的泡沫,市場或生意中永遠有風險,它們不過是被「轉移」或「賣掉」而已。

  所以股票永遠都存在,只差別在誰的手裡。至於如何看出股票真正的價值有多少,要看當這家公司解散後,留下多少資產以及可回收的帳款。
  無論市場最後在哪作收,策略專家總會預估來年會上升,這其實也是一個沒有風險的預測.總有一天他們會是對的。

  書中更提到一件事『被評定為「繼續持有」的股票,其表現經常勝過那些獲推薦為「強烈建議買進」的股票。』這點非常有趣,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過的事情,不過這之後我會盡量觀察,或許會發現真是如此吧!


最後,
『人類的貪心及愚蠢將創造出許多機會。』
所以請各位好好把握機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