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更強調的是傾聽,是說服,提問力則把重點擺在『問』.
沒錯,『提問力』就在一個『問』.
『問』的好不好,獨不獨到,就要看提問的人本身的能力所為.想必各位也都不希望被問到三流的問題,而壞了心情.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當初我也很懷疑『提問力』這三個字,竟然有辦法可以寫成一本書,這點讓我非常質疑,覺得有點太過誇大了吧!可是仔細閱讀之後,這個作者確實利害.雖然在我看來,其實跟『川普談判學』差不多,都有雷同的效果,雖然他說的是『提問力』,不過和『談判力』,其實要說的話,也並不會差太多,而『談判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行銷力』,說到底『提問力』反而是包含在『行銷力』之中,要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不了解的請看『川普談判學』)
  其實『提問』在日常間的對話,常常都會出現,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人缺乏思考,導致素質普遍下滑,要一般人提出很深入的問題,也不太可能,有些甚至無法理解別人話中的涵義,這也是事實.就連現在新聞,其實多少也可看出端倪.【舉例說:之前失業率節節上升,一堆人遊行舉白布條抗議,說政府讓他們失去工作,政府害他們失業找不到工作.最後竟然還有記者附和這樣的問題.】可是仔細想想,失業難道全是政府的責任嗎?答案應該是可以理解的,一定是否定的.把失業的過錯,全部推向政府,應該是最愚不可及的事情,關於失業這個問題本身,應該是失業的人自身佔絕大部分,怎麼能一昧的推給政府,新聞媒體應該好好深思.書中也提到『提問題應先思考在發問原本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令人意外的,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習慣.』顯然提問題的記者也並沒有這麼做.
  從前我就在想對談要進步,最好的就是找比自己優秀或是人生歷練比你多的人,如果都找不到也可以找相同程度的人,這樣進步應該是最快的(以上是我個人經驗).其實本書說的一些方法,其實每個人基本上都會用,因為過於基本平常,大多都已經融入生活中,最後也並不會發覺到底是哪種方法,而本書作者,很努力的把它整理出來,仔細閱讀一下,就可以看出其實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運用到的方法,像「點頭」到「附和」再轉換到「換句話說」一直到最後「引用」,在基本上一般人也都會運用到,差別只在於深淺不一的程度,運用好的人可以不留痕跡的讓人覺得很厲害,運用不好的人就會讓人感覺是一個「學人精」.
  藉由和不同人接觸,也能提升「提問」的深度與廣度,在表達自己的言談同時,也編入對方的經驗世界,並巧妙萃取精華,延伸至自己的內容裡,問題是一張網.只要扎實地編織,就可以網到好魚,優秀的問題的關鍵是「具體且本質的」.提出問題要先揣測對方的狀況、興趣、關心程度.然後配合自己的興趣或關心程度才行.訣竅在於除了談論自己的話題以外,也要納入外部的題材彙整出共同話題,才能讓雙方的對話豐富精采.
  我想就像在『天才的創造法』一書中,說的閱讀最好是亂讀一通,不要歸類哪種領域,最好能喜歡或不喜歡通通閱讀,藉此增加自己的深度與廣度.不過依照我個人經驗,我到認為在一團體中,如果每一份子都能積極向上,或許也可以藉由提問溝通的方式,提升整個團體的能力.可惜這終究是無法達成的目標,畢竟有些人如果跟不上團體提升的速度,便會落到模仿別人的下場.雖然不是很討厭,不過卻窒礙了團體的提升,如此惡性循環下,更有可能導致團體退步,這點必須非常注意.
  最後提升「提問力」的根本是,要事先預習相關資料,除了依循對方的事業性以外,發問者還需加快自己的步調在提出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