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上下冊)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說起西遊記這三字,相信大家都熟得不得了,這故事被改編成漫畫、動畫、電影等等無數衍生作品,我也不知總數量到底有多少,改到不能再改,編到不能再編,更播到整個都爛掉了。不過就是沒法消失在這世上。可見經典的魅力就在於此。

  憶起從小最初接觸過的第一本書,便是《西遊記》,不過當然不是這樣的完整版,那只是一本圖畫童書。依稀還記得,這本書一直到我上小學時都還見得,雖然已經破破爛爛,不過還存在於家中就是了,至於哪時消失了,我就沒印象了...不過其後我都一直以為西遊記就是那個樣子,並不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當初我也是這麼想,心中更懷疑,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讀它呢?畢竟不用說的,我連翻都不用翻,就知道故事大略內容,這故事超熟的麻,熟到不能再熟了。可就在前不久,寫了那短篇小說後,為了找行者的資料,挑了幾段原著來看,一讀不由得一驚,不自覺就陷進去了,這才發覺,原來我對這故事一點都不熟...

  直到其後入手了中國古典名著後,就拿起這書閱讀,雖然很慚愧,我一開始不是拿這本讀的,因為入手那套太難了,才由這本開始。後來一讀就發覺實在不得了,原來《西遊記》這故事是這麼的不簡單,算是不得了的大作。


  說起西遊記,我們都以為是明朝吳承恩的著作,但這都錯了。這應該要從唐朝玄奘大師隻身赴印度學習佛教教義,歸國後和唐太宗報告,之後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辯機執筆寫出《大唐西域記》。這算是開端。

  玄奘逝世後,其弟子又將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經歷又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從此之後,陸陸續續在民間就流傳了許多西遊故事。這可能和其弟子為了宣揚玄奘的傳奇有關,於是有點神化了,另一方面有有可能是民間講書的,以爾傳訛,結果越傳越神奇也有關。但真實如何,現在也無從考證。


  就這樣歷經了幾百年傳頌,到南宋時出現了一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全書27章。其後元代又出現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這時內容又擴充了一些,比南宋時複雜許多。直到明朝由吳承恩把市面上的西遊記舊本,整個加以擴充,大大改寫、潤色,更雜以詼諧諷刺的風格,讓這小說完全改觀。所以後世一般都公認吳承恩是《西遊記》的最後定稿者。當然真相如何,又是一團迷霧就是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吳先生最後定稿的版本是最精采的,畢竟這也符合適者生存法者。


好的版本會流傳下來,壞的版本則會消失...


  不過沒關係,這故事說實在的,絕對是有趣到了極點。以前我都認為這種傳到爛到不能再爛的故事有什麼精采可期。但一讀之後就大大改觀,原來原著是這麼樣的有趣,根本不是衍生作品可以比擬的。

  基本上這故事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唐三藏和三徒弟赴西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劫難後,取得真經歸國。故事分為三段,01~07講述的是悟空的出生、學道和鬧三界的過程;08~12講述的是三藏的身世,以及取經的動機、源由;13~100就是一般大家熟知最主要的取經過程。


  在未讀時,印象中大多停在取經的過程,像白骨精、蜘蛛精、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等的故事情結。對於前面的情結,衍生故事幾乎會很簡略的帶過,畢竟像電影兩小時的作品,前兩段要撥多久?當然能刪就刪。

  可一讀後發現,原來經常被忽略的前兩段也是非常精采。故事開始,說來我覺得紅樓夢作者應該也是讀過這故事才是,開頭原理相差無幾,要牽扯到非常遙遠的開始,天地混沌之時。就這樣天地孕育了一石卵,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這道光驚動了天府上的「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簡單說就是玉皇大帝...


  西遊記這故事,主角定位是很明確的,就是行者孫悟空,一開始住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的水濂洞,其後高高興興的活了三伍佰載,憂心要是壽命結束。那怎辦,於是開始探尋仙道,拜菩提祖師為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觔斗雲,也是這時祖師授與孫悟空這法名。其後因在眾師兄面前耍變化,被祖師逐出師門,於是又回到花果山,回去後為了找尋兵器,跑到龍王那,拿走了「天河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

  忽然一日,壽元還是終了(在第三回的記載,生死簿上註明孫壽三百四十二歲),被幽冥界給收了。於是非常不滿的他,就開始大鬧冥界,慌的十殿冥王不知如何是好,就這樣孫老大走上森羅殿中的大位一坐,萬事我作主,快取生死簿來,把自己和名下一眾全畫押,排除在生死輪迴之外...


  之後眾神開始啟奏大帝,最後大帝下旨招安,事後得知官位太小,於是又下凡,到後來再次招安,封為齊天大聖。在蟠桃盛會前偷吃蟠桃、嗑酒,壽元進而整個拉長到天同壽。接著敗於二郎神下,讓太上老君封於八卦爐中,結果練就了火眼金睛。

  當然最後沒怎樣,出來時踢翻了八卦爐,爐火屑掉入凡間成了火焰山,這是後話。其後被如來佛祖收於五指山,封於伍佰年之久,直到三藏路過解救,正式拜入沙門。雖然這看似很簡單的過程,其實過程是非常精采有趣的。


  而三藏本是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當然這是虛構的),太宗之御弟。這起頭又不太一樣,第二段主要就在敘述三藏的身世背景,以及大唐王為什麼派三藏赴西取經。像魏徵斬龍,進而驚嚇到大唐王,一驚之後沒多久便過世了,這時魏徵寫封信讓大唐王帶入冥間,托崔玉(陰司判官)偷改生死簿,幾天後才得以回陽。這過程也都很精采。


  不過我原以為悟空在其中是最強的,但閱讀過後,原來也不算,雖然他早已修煉成精,可途中遇到幾位,和他打起來也都是平手,最後還是跑去勞煩眾神,像如來、觀世音菩薩、玉帝,來救急。

  像真假美猴王那段,悟空和他打了數十遍,結果兩者平平,於是打到菩薩處,菩薩念咒分不出真假,打上玉帝處,傳旨宣托塔李天王,取出照妖鏡,照看誰真誰假。但一照,毫髮不差,最後玉帝辨不出,趕出殿外。

  就這樣兩人又打下了冥界,十殿冥王一分不出真假,只好和他倆說,「幽冥處記無名號可查,還到陽間去折辦。」最後倒是地藏王菩薩著「諦聽」,這才聽出了真假。諦聽是誰?當初我還真以為是個人,但錯錯錯,諦聽是地藏王菩薩的座騎。於是建議倆人找如來辨真假。


  這裡就很有趣了。如來合掌道:「觀音尊者,你看那兩個行者,誰是真假?」菩薩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宮、地府,亦俱難認。特來拜告如來,千萬與他辨明辨明。」其後如來笑道:「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

  此處讀來,可說是玩味十足,像是如來在諷刺菩薩,雖然菩薩能普閱周天之事,不過超出這界限便不能。所以西遊記說是神魔諷刺小說一點都不為過。像行者與八戒倆人,雖然同是師兄弟,但也時常在陷害對方,雖然大多是行者勝,讓八戒每每恨的牙癢癢的,記恨記得很深,在關鍵時刻常常讓行者吃了大虧,不然則是在師父面前告行者狀,讓三藏念咒懲罰行者...算算也是玩心十足的一對寶。


  而整個取經過程中,最勞苦功高的也算是行者,每每三藏闖出一堆劫難,累得行者飛天遁地四處請神救急,雖然是一條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路,估算下來,行者大概走上了有數十次吧。雖然都是用飛的~~呵呵

  西遊記算是歌頌佛家的故事,其中雖沒抨擊、貶低其他教派的意思,不過它把佛家地位拉得相當高,有點在暗示如來佛祖才是世間的真神這意思。當然,有機會讀讀完整版,我覺得還不錯。


  當初在找完整版時,發現「好讀出版」也出了一套,這套比較符合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字體較大,行距較舒適,還附上了一堆插畫,一本二十回,共五本。另一方面,這樣讀起來應該也比較爽吧。畢竟讀完就是五本書...各位可以參考參考。

 

西遊記珍藏套裝版

 

最後附上一段三藏教化悟空的歌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