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本紅樓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說起來這真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杯具。一直以來,「紅樓夢」這三字,可真是許多人從小聽到大,當然不是我在家裡是從未聽過,不過學校三不五時倒是有老師會提及,說這是一本非常棒的讀物,一部很美的作品,一定要找時間讀讀。

  當然,那時讀個教科書就幾乎要去了半條命,哪還有空閒時間讀這無關緊要的課外讀物。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資訊傳遞又這般迅速,尤其是近幾年,這部作品的訊息更是從四面八方不斷湧入耳裡。不過,話雖如此,我還是從未讀過就是了。


  直到日前,在網路書店想買一本書,可結餘的金額不足,這樣要額外付運費。苦思著要湊哪本書,不期然在網頁下方剛好浮現這書,想想就當個湊數而買。沒讀過誰也不知,直到拿在手上才發現,真是一個大杯具。

  在讀這書之前,我一直以為,像這種經典名著,不管哪家出版其實都一樣,畢竟這是古人的作品,經典能有什麼變化,想來應該也不會差到哪才是。當然,有這樣天真的認知,真是一大不幸...直到現在,我全明白了。


  雖然我以前沒讀過「紅樓夢」,可是紅樓夢有120回,這應該是一種常識,一種常識阿。前80回為曹雪芹所作,後40回民間普遍認為為高鶚所作。當然誰作的,其實已經不是這麼重要了。總之這部就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經典,其後引發一群學者爭相研究,甚至還發展出「紅學」。像張愛玲也是受這書啟發。

  日前在讀《中國小說史》,其中談及紅樓夢,曹先生之所以能創作這部作品,事實上和《金瓶梅》密不可分,有很大的可能是受其影響。但真相如何,又是一個未知數。


  回到前話,當時手拿到這書時,很興奮的翻翻,結果赫然發現一個很震驚的事實,怎麼只有「60回」!!腦袋忽然被雷打到,整個楞在那。我當時還在想,難道是我記錯了,紅樓夢是60回??

  後來馬上上網查一下,記憶果然沒錯,是120回,可怎麼這書會只有60回??不死心的我上好讀網站弄了一本電子書來對照,果不其然,這是一本濃縮本,是由後人改寫的,他把2回濃縮成1回,所以內容縮短了一半。

  這下可好了,閱讀的興致全沒了。就因為這樣,害我跑到實體書店,在書架上找了一堆紅樓夢慢慢對照,看哪家的書比較完整,最後才衍生那套中國古典名著全集入手的事件...有時真的不是我願意的。


  雖然我最後耐著性子讀完這書,但不得不說,這大概是給青少年讀的。閱讀經典名著,我還是建議,請找「完整版」的。是不是完整版的,對經典名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就像電影《命運好好玩》一樣,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不就是「過程」。即便過程會發生很多狀況,即便讓人倍感挫折,無奈乏力,可偶而還是有小小的開心、歡樂伴隨,有這些經歷,人生才得以圓滿。主角因得到一個神奇的遙控器,結果一直快轉,轉到最後忽然發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消失了,最後他卻已經老了,很後悔。


  是不是完整版,就和這道理是一樣。紅樓夢說穿了,就是一個女媧補天剩下的石頭,這頑石叫通靈寶玉,最後脫世成人,伴隨賈府的榮衰,最終頓悟,勘破紅塵,如此而已。這樣的故事有什麼有趣的...這樣說當然就沒有了,可是怎麼一堆人爭相研究?

  所以過程是很重要地。就像最近我在讀《西遊記》,印象中兒時看了不少改編動畫,電視劇也改編不少,可是當我ㄧ讀後才發現,原著之精采,絕不是改編可以比擬的。如果說西遊記是一個什麼故事,簡單說就是一個「三藏取經」的故事。


  這樣說太短是吧。我再說長一點,三藏和三個徒弟,外加一隻龍馬,歷經八十一劫難,赴西天取經的故事。就這樣...那有什麼樂趣。對吧。

  可直到我一讀後才發現,和過往的印象相比,原著之精采太多太多了。原來三藏是個膽小又任性的和尚,哪有什麼出家人克難的精神,動不動直說辛苦,肚子餓了就在那耍任性,要徒弟幫他找吃的,沒有馬就在那哀號說,自己一雙腳哪走的到西天,要徒弟去找馬,很扯嗎?一點也不,原著就是這樣。


  紅樓夢也是如此。像開頭那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最初讀到這句是在『奸的好人』系列中讀到,當時一讀,直覺得好優美的一句話,細細咀嚼,更感覺其中哲理很深。當時我原以為是『奸的好人』作者寫的,對他們甚是佩服。結果後來書讀多一點時才發現,原來是出自曹先生手筆。後來又讀了南懷謹的書,他在書中解釋的這句話的含意,登時才發現這句話原來這麼不簡單。

  據南先生是這麼解釋,世間的任何事情,其實最終都是一樣的,根是相同的,不管從甲開始,或從乙開始,還是從丙,最終只要你能去看透,那都是能得到大學問,人情世故也是,能通能熟,也都是大文章。簡單說就是不管是企業家,或是掃地工,其實都是一樣的,做人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同功異位(易)」罷了。就是那個精要的點,能通了,那什麼都能看得通透。


  至於其他的,由於這是濃縮本,就很簡略的讀過。不過撇開一切,主要的還是寶玉、黛玉和寶釵的三角愛情。以前聽人道聽塗說,原以為寶玉和黛玉是一塊的,寶釵是第三者,結果看來又是一個大錯誤。

  老實說,黛玉真是不得人心,就連我讀下來,也不是很喜愛這角色,實在非常不討喜,更覺得這女人真是任性的可以,要是在今日,應該就是被稱為患有「公主病」的女人吧。可寶釵就不同了,是為親和力十足的鄰家少女,人見人愛。還好作者最後很通情達理的編排,簡直就是寫到天下男人的心坎裡,也是很符合我要的結局。


  當然,還有個錯誤認知,我原以為寶玉最後沒考上進士,因為我在圖書館翻過其他版本,有寶玉交代寶釵照顧賈母,之後安心的離去。說實在的,改編真是會害死人。故事最後寶玉悟通了一切,早已知道他和侄子都會考上,連侄子賈蘭會考上第幾都知道,可能是身為通靈寶玉的關係,頓悟後的他已經通靈了。

  這點就蠻像「黃庭堅奇夢識前緣」,清代的文學家袁枚,在聽到這個故事後,不禁嘆息道:「書到今生讀已遲...」總之,名著這類作品,任何一個階段讀,都會有不同的人生發想...很有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