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六韜讀本(二版).jpg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民如牛馬,數餒食之,從而愛之。」

 

  六韜這書,別稱「太公兵法」,相傳是由姜太公所著,不過世人普遍認為是後人所託,假借太公名義著書,但年代應該也只是晚一些些而已,還是算先秦時期的著作。內容大多為太公與文王、武王的對答。

  但其內容實在已經把人性黑暗面整個勾劃出來,司馬遷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也就是說源頭都歸咎於太公身上。所以當時太公絕不是一個有婦人之仁的人,他一定是一個通《易》者,能在事情發展之初,就馬上像壯士斷碗般果斷的下決定。該殺就殺,絕不會因那人可憐就放過。這是我讀完之後的感覺。

 

  誠如文章開頭所言。太公已經很明白的說出了,「對民眾施以恩惠,一定不能吝惜財物。民眾就好比牛馬,要經常餵養他們,當他們順從時,要愛護他們。」

  如近期郭台銘把員工比喻為動物,最後富士康出來代表道歉...他這比喻算什麼呢?他只是把員工比喻成動物而已,基本上已經算很客氣摟~~上古時期,「人」本來就概括在「五蟲」之中,哪五蟲?毛蟲、羽蟲、倮蟲、 介蟲、麟蟲。人類算什麼?倮蟲!

 

  郭董比喻員工如「動物」。動物概括這麼廣泛,只要會「動」都算動物,上古比喻人是蟲子,那時都沒人說什麼了。在六韜中呢?太公更直接把人民貶為「牛」和「馬」。不是牛就是馬,沒有其他可以選,你說比喻成動物還有猴子可選,這下太公一說話,就這兩者間自己挑,這不是比動物更不如,是何等的踐踏。對吧。

  讀過動物農莊沒有,拳擊手(馬)怎麼死的?就是過勞死的,每天很辛勤的勞動,即使生病也要勞動,為了顧全其他動物,即使沒得吃也沒關係,任勞任怨的付出,最後過勞死了,連安息都沒有,還被賣到屠宰場。

 

  而太公還明白的說,人民就是牛或馬。多給他們恩惠,他們缺錢給錢,肚子餓了給飯吃,人民聽話順從時,就像現在對寵物一樣,抱抱他們,摸摸他們。像大多數人都養過貓阿,狗阿,無聊時就抱抱牠們,摸摸牠們,牠們就很高興的陪你玩,覺得你這主人很好。可是在上古時期,太公直接就已經把這話講的明明白白,人民如牛馬。有沒有感覺被污辱了?尊嚴被踐踏了?

  太公今日被世人當做什麼?在《封神記》中,他可是神耶。今日拜他的人也不少。你說把話說成這樣的人,都被當成神了,還有什麼好計較的,何況郭董只是說經營企業要像動物園園長管理動物一樣。這又算什麼?不是什麼麻~~這太離題了,拉回來書本。

 

  六韜之所以叫六韜,內容由六篇組成,由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除了前兩韜外,後四韜都是用動物做比喻。這是古人的習慣。

  文韜:所談論的是治國用人的韜略,有興趣讀讀就可發現,其內容就如史學家司馬遷所言,都是陰權,很血淋淋的談論治國的方法,用人的權術。

  武韜:講用兵的韜略,文章開頭那去話,就是這裡面結尾時的內容,所以更不用說了,如何用兵,沒錢給錢,沒飯給飯,飽準服服貼貼。打起仗來,要他們去死,絕沒有生的。

  龍韜:論軍事組織,什麼組織?這韜內所言的就是一個組織架構,大到國家社會,中到企業經營,小到家庭互動,都有個組織架構。龍韜在開頭所言,太公即和武王說:「王要有助手,心腹一人、謀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利三人、兵法九人、通糧四人、奮威四人、伏鼓旗三人、股肱三人、通才三人、權士三人、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游士八人、術士兩人、方士兩人、法算兩人。」當然太公有很明確的說這些佈置的因由,有興趣自行翻閱。太公很清清楚楚的說明為什麼要有這些人。

  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這韜所言可能有點不符合時代,武器和布陣可能超越當時所能想像,但戰爭環境還是有值得參考的必要。當然今日打仗也不像當時所言,不是單兵作戰,都是發射長程飛彈,炸個幾日幾夜再說,最後才派兵上岸殲滅殘黨。

  豹韜:論戰術。這就不多提了,今日不比當時,如上所言。

  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這個想學去當自願意就能清楚的了解,就這樣輕鬆帶過。

 

  這書有什麼價值?撇開宋神宗把它列為武經七書之一不談。單談為什麼它能在今日還持續流傳著?我想這就凸顯出書的價值。人會因價值而相傳,如果這書沒價值,相信今日大概只剩書名,曾經有這麼一本書,或許更有可能連書名都讓世人遺忘了也說不定。

  當讀完之後,我著實吃驚了不少,在加上近期所讀的幾乎是先秦的著作,實在難以理解當時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怎麼每本的智慧都這麼令人吃驚,實在匪夷所思。可以說今日所見的作品,幾乎只是這些作品的衍展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