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論2011-0512.bmp

 

 「一生沒投資過,真是白活了...」

 

  日前對一位朋友說了這句話,他說這是他第一聽過有人這樣形容。曾經我也對不少人說過,一生沒投資過,沒有買過股票,那真是白活了。因為能不能賺錢,能不能從中安好的走出來,和「心靜」有莫大的關係。如果能從這塊地完美的走出來,心一定會到一個相當平靜的地步,這是一種境界。

 

  朋友一定會認為我這麼說有點太拖大,太扯謊了。日前上素描課時,素描老師一直強調看一個人畫素描,就能知道這人心有沒有平靜,如果畫的不好,那人在畫畫的過程心一定不平靜,太浮動了,下筆就會很急促,所呈現的筆觸也會很差。

  言下之意在淺顯不過了,因為心靜是成事的根本麻~~但很奇特的,如果按照素描老師所說的,那他在投資上應該有所斬獲才是。豈知後來聊到國內經濟未來展望,那時聊著聊著聊到了投資,我問老師有沒有在這上頭賺過錢,他卻很坦白的說:「一直住在套房裡。」這一聽我訝然,教素描時不是一直和我們強調「心靜」嗎?怎麼自己沒辦法心靜?

  其後我才知道,原來心靜的有所層次不同,素描老師他能做到的也就是在畫畫上頭,和美術相關的這一項目,超出了對他而言就會跟隨起伏。就憑這點,他無法把「心靜」衍生到投資上,想賺錢也難。

 

  心靜到底有多重要?記得我們曾經都讀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知道這出自於哪裡?這四個詞兒,在過往一直在我腦海中圍繞著,但我卻始終都不了解其中所蘊含的含意,光這點就非常非常的嚴重。前不久在圖書館中拿起了《四書》來看,一翻開就見到了這段,原來這是出自於《大學》,但大學其實是《禮記》中的一篇,是後世的我們獨立出來的。禮記/大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這一看,真是差點把我嚇傻了,讓我久久不能平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根本是後面的事情,修身之前是什麼?追尋到源頭那句「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不就道出了一切因由,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說明一切的。根本沒有麻~連後面所講的都不必了,那不過是這四句的衍生罷了。做到這四句,才可進行其後的。

 

  多年的投資經歷,最後讓我體會到的就是四個字,哪四個?「心靜、財留」。過往之所以賺不到錢,甚至賠錢,那都是因為由於心太浮,所以氣便躁,最後自然也無法保安。前陣子一位友人問,「可以和我說投資的致富方程式嗎?」聽了我有點傻了。投資哪有什麼致富方程式?怎麼連我自己都不曉得。

  但這不是開玩笑的,這問題過往我也一直在思索。為什麼我會這樣讀書,追溯源頭無非就是為了賺錢,為了致富。所以一開始便從財經書入門,大概是至今所閱讀總數的三分之一,像我那三大書櫃,其中一個櫃子中全是財經書,之所以會這樣讀,就是窮瘋了。人在貧窮的時候,所激發的潛能就是這樣誇張。為了尋找致富的方程式,就會一直往裡頭鑽,直到近年,我才了解,投資哪有啥方程式,就是「心靜財留」而已。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卻花了數年才悟到,繞了一大圈,原來就是這個。

  之前有位朋友大概也是窮瘋了,他興沖沖的跑來問我,「能告訴我買股票的致富方法?」我和他說:「就是喜歡就買,買越多賺越多。」他很生氣的說:「你少騙我了。」後來又說:「想不到要人吐出致富的方法是這麼困難。」聽聞我懵了,不是毫無保留的告訴他了嗎?最後我才發覺,原來不是我的問題,是他的問題。

 

  前陣子和好友吃飯的時候,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手上有股票時,不會很想賣掉嗎?手上沒股票時,不會很想買嗎?」我和他說:「以前我會像你說的那樣,不過現在倒是不會。」好友說:「這就是我還沒法體會的。」因為心靜不是這麼容易的麻~~

  當初我們討論了一檔股票,由於我不做短線,於是買入就放著,之後就當沒這回事,整個不管了。可是好友他看著趨勢圖,來來回回奔跑,人這時候就會想做短線,認為短線可以賺得更多,這是一個過程,無可避免的,畢竟我也是過來人,他的心理我能體會。

 

  就像在職場,為什麼會有一堆鳥事?這問題大家可有想過?曾經我就一直在思索這問題,明明這麼容易的一件事情,放在職場中,就變得極為複雜,一複雜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一場難以收拾的亂局,於是最後就有人不得不出來收拾這殘局。搞的整個職場最後烏煙瘴氣的,一堆鳥人互看不爽,一堆問題仇恨存在。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追根究柢就在「人心太浮」,造成整個組織人心惶惶。這其中牽涉了許多問題,像「插花」,明明一件事情在手做的好好的,忽然主管一個橫切過來,說特急件速辦,這時原本的事情就被擱在一旁。人一急,心就浮,這時就算完成也必有差錯,即便是微小的也好,往往成了「蝴蝶效應」。這一來一往,所造成的不只是原本的事情沒搞好,最終成了兩頭空。

 

  最近讀完《金剛經說什麼》,整個金剛經說的就是一個「自悟自肯」。很意外的是,這竟然就這麼簡單,儒家所說的,道家所說的,不過也就是如此。都是自己去體會,自己去領悟,最後自己肯定。這從頭到尾都無須外力介入。但要做到這樣,除了「心靜」外,還能做什麼?

 

  曾經我的老師有天見我在畫一組模具圖,他一時興起又在後面說教,最後他採用一貫的伎倆,先褒後貶。最後結尾時他說:「人要多思考,多看看你做的東西,你不覺得這東西可以在做的更好嗎?你不覺得這樣是再浪費青春嗎?不覺得這樣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嗎?」

  哇,這可厲害了。要是一個剛出道的新鮮人,肯定要被貶得一愣一愣的,最後成就感是沒有,挫折感倒是得到一堆。不過把心修到平靜時,他說的這些又算什麼?根本什麼都不是麻~為什麼要讓他人來肯定你呢?

  身在職場,都會有一個劣根性,這是從小我們被灌輸的。總會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他人的鼓勵。但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最重要的無非是「自我肯定」。像我的老師從頭到尾都是他自己一個人努力,自己白手起家創立企業,誰來肯定他?沒有阿,都是自我肯定。最後到今日數億規模的企業,又有誰來肯定?還是沒有阿,都是自我的肯定。但他怎麼開始的?

475689870879.jpg 一切顯而易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