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 3 金融高邊疆.jpg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如果戰爭,期望是貨幣戰爭!

  記得09年時看了貨幣戰爭後,著實讓我開了眼界,那種眼界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的,是對金融世界的演進豈了莫大的變化,原來我所見到的金融世界,不過是表面而已,就如同我們所知道的地球,所能觀察的也只不過是個表面而已,地表之下只能用儀器探測,還有人們的無窮的智慧去推測去想像,但實際如何,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貨幣戰爭3》,作者宋鴻兵把主題帶到了亞洲,從大清帝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開始,為什麼他會慘敗,而且落得非常淒慘的下場,原因便在於蠶絲的定價不在他手上。像胡雪巖身為紅極一時的商人,經商對於他而言,實在不應該犯下這樣的錯誤。

  但他身為大清帝國的一份子,不甘心為外商利益而犧牲掉國產絲農的利益。為此他招集、動用自己所有的勢力,企圖把國內的蠶絲都牢牢握在手上,為了不讓絲農的利益被瓜分掉,努力卻還過著窮苦的生活,於是他企圖控制國內的絲價,進而和外商喊價,把絲的定價權拿在手裡。

 

  但由於中國的封建制度,讓國人失去了與世界接觸的機會,當歐洲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工業運動時,清帝國並沒有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依然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反而失去了向上進步的動能,而胡雪巖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自然也沒有此番見識。

  這是任憑他一人的實力,也無法而世界資源對抗的事情,結果當他耗費2000萬銀兩收購國內蠶絲,想逼退外商,把絲價抬高。但他卻不知外商背後所聯繫的是世界的資源,這時歐洲的蠶絲豐收,結果外商反而無需他的蠶絲,紛紛跑回自己的屬地進貨,這時反而逼的胡雪巖賤賣手頭上的蠶絲,結果賤賣的結果損失了愈半,導致一生的心血化為烏有。

  要是他早點看清局勢,了解世界脈絡,又怎麼會落得慘敗的下場,這也是最可惜之處。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當時的資訊傳遞不像現今,不到一天便傳的全世界都知道。

 

  其後談到日本的銀行家,如何扭轉日圓貶值的危機,製造了極具野心謀略於一生的明治天皇,但最後卻英年早逝。而接位者大正天皇不如其父有理想,有抱負,更有謀略,更不懂得如何和銀行家周旋,最後被迫其位,由兒子裕仁接手,也就是後來的昭和天皇昭和天皇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就是被訓練為實現大和帝國的領導者,有祖父的智慧,能與銀行家周旋,懂得放下身段,隱忍等待時機,但最後也因為無法駕馭龐大的軍事力量,更進一步重傷日本經濟。

 

  但貨幣戰爭3,主要所談到的是國共內戰,老實說我真的是非常訝異,蔣介石竟然是個金融運作的高手,畢竟革命打的是錢,有錢才能發動戰爭,而他為了圍勦共產勢力,而不斷的印製發行鈔票,終於導致貨幣迅速貶值,到最後終於敗北,撤守台灣,看到這裡,我才發現原來是輸在貨幣戰爭。

  而蔣介石為了革命,不惜和歐美日資源做後盾,在現在來看,如同引進外資支持革命,但對於國內金融卻交付給「四大家族」,由於革命極需耗費金錢,更浮濫的發債,在加上四大家族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斷的自肥,最終就如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局面。

  反而是共產勢力在邊關所發行的鈔票相對穩定,由金、銀貨幣演變為紙鈔貨幣,所仰賴的就是人民對於貨幣的信心程度,共產勢力充分理解這點,所以貨幣相對安定。據書中最後來看,當時人民對於人民幣的接受度反而比蔣介石發行的貨幣還要高,這就是為什麼最後失掉江山的原因吧!

 

  雖然不知道事實如何,但這套書挺有意思的,貨幣戰爭一終章所談到的是鼓吹買入黃金,而這本三終章所鼓吹的是白銀,接下來白銀價格想必要開始誇張的跳躍,但事實如何,我只能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