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仕途,如能達到官運亨通,人盡嚮往,無不是為自己未來諸多謀劃。偏偏數千年前有位高人早已把『為官』之道中的竅門流傳於世。
竅門貴在於知識得以活用,身在職場上,還有什麼比了解這個更急迫的呢?

  天下無謀八本曠世巨作,屬名為長樂老馮道便佔了兩本,可見此人的為官歷練有多麼深厚,把為官的種種利弊都著書傳世,雖然歷史對馮道偏於負面較多,但身在五代十國的動盪時代,忠誠往往只有被殺頭的份,如何保命生存著才是重點,可見馮道把這生存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

  仕經共分為十篇,分別為修身、明察、遠猷、雅量、事上、御下、用人、守身、謀略、才辯等。由此可了解為官的步驟應該如何。

  有別於小人經的視野,《仕經》是以一個為官初學者開始教導,對照現今大概就是「職場新鮮人」的身分,如何在浩瀚的職場中力爭上游的方法。

  由一開始如何「修身」,為什麼要修身,修身所述的其實就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控情感,才有機會成就大事,畢竟忍辱,才能負重,這樣才有幹大事的能耐。

  再來是對周遭事物的「明察」,畢竟辨別事情好壞是成就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根本,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那真是太淒慘了,最終失敗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後「遠猷」,簡單說就是深謀遠慮,做事眼光要遠,如果只是著眼於眼前的事情,眼前的利益,那往往成就的也只是一些蠅頭小利,在職場大概也只是個小主管,做事業也只是一家小小公司,如果是如此,個人建議還是當個小螺絲釘會比較好。

  「遠猷」和「雅量」,其實都在說明一個人對未來的理想,就好比「宰相肚裡能撐船」,雖然不可能真的撐下一艘船,但卻說明了當宰相確實需要有過人的雅量,容下任何人的脾氣,這樣事情才能做大,而當一個國君,也要能有容天下的度量,不然也無法成事。

  「事上」、「御下」、「用人」,都和為官有重大的關係,畢竟身在官場,這是必須做的事情,尤其是主管,身處於中間階層,要對上,同樣也要對下,還要不斷的提拔新人,不然自己也很難往上爬。

  就如公司某部門主管,沒有長遠的眼光,只有狹窄的度量,任職六年多,底下連一個人都沒有培養起來,他怕培養起一個人,便會危及自己的職位,但這就顯得非常可惜。

  藉由某個管道得知,億老闆也表示「這個人一生就只能幹到這個職務而已。」這並不是舍長眼光獨到,而是藉由言行舉止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才能如何,除非他有心刻意隱瞞,不然大多數人都是可以如此了解的。

  「守身」所述的不乏是「謙」,謙在這裡有許多涵意,如謙虛、謙讓、謙卑等,在常人來看,都有為常理,但許多人之所以成功,都是突破常理。例如擁有才能,卻要謙虛;立下大功卻要謙讓,或者把功勞歸功於上司教導有方,是上司的功勞,這對常人而言都是極難做到的。但對為官學就顯得格外意義非凡。

  「謀略」所述的,相信也沒什麼好談的。為官者無謀,位子也坐不穩,這樣的作為就等於「無腦」,一個無腦的人,除了背後有強大靠山外,不然也挺難坐穩江山。如此篇原文開頭即寫道「謀不可無。上以謀國,次以謀功,下以謀身。」在在顯現出「腦袋」是有何等重要。人不可無謀,為官同樣不可無謀。

  最後提到「才辯」,才辯之所以重要,原因無他。尤其是現今的職場人,上一代總是教導「少說多做」才能出能頭地。結果最終一個個都做到死,可見這句話真是害人不淺。

  幾年的經歷才讓我明白這句話的錯誤,會這麼教育下一代的,往往都是弱勢一方,不是失敗者,便是窮人。於是他們總認為,禍從口出,就漸漸的失去了才辯的能力。

  但我們往往忘記了「任何事業的達成也都是由口而出」,會不會說話,也代表著能不能完成交易,完成事業。才辯的重要也是在於此。就如事業的推展,也是經由人與人的溝通,讓事業中的眾人能理解創業者的想法,進而活動起來,不然有想法,卻無法傳達於人,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為官之道,其實和處世之道並無不同。我想這就是萬法歸一。
知識學問進化到最後,所呈現的也都相差無幾。

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