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止』,一個這麼簡單的字,說穿了不值一提。但當我們這麼想時,便完完全全讓「止」迷惑了,因而落入敗將之境。

千萬別小看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人的勝敗榮辱。
止的奧妙,存乎一心。

  作者文中子,本名無法求證,但對他門下弟子的大名就不陌生了,如魏徵、李靖、房玄齡等,就連清朝曾國藩年少時就深愛《止學》一書。由此就不難明白,止學的重要性。

  文中子把止學分為十卷,由智、用勢、利、辯、譽、情、蹇、釋怨、心、修身等,篇篇精要,令人歎為觀止,即使歷經數百年歲月,今時今日在拾起閱讀,還是無話可說,內容還是歷久彌新。

  開頭第一卷提到「智」,不管是遠古,或者是今時今日,立足於這個世界,智慧的講求都是最基本的。無智,便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對照現今窮人與富人的差別,其實也不難見出其端倪,窮人只安於現狀,當看到他人努力,便會心生嫉妒,使命想讓對方停止努力,只有這樣雙方才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想想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

  當有智慧後,緊接著便是「用勢」,古有道,知識習得後,重在活用。活用的奧妙也在於此。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能有非常巨大的成就,我想身在學校的那些師者、教授,應該早已休息享樂,何來還需要窩在學校授課呢?

  用勢的奧妙也在於此,知識要隨著情勢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如果無法做到如此地步,那終究還是只有敗亡一途。誠如一件完美的作品,為何只有專業的大師能完成,即便公開作法,能做到的還是屈指可數,這就是其差別。

  接下來的「利」,所講求的我想應該就是「無功不受祿」,對金錢利益的誘惑,應該知道止步,見不是自己的利益,也不該貪而求之,不然下場未必能善終。如原文最後提到「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可見文中子在遠久時代便已了解,利益的誘惑是非常可怕的,要審慎待之。

  其後的「辯」,所述的便是「辯才」。但這裡所談的辯才並不是要事事言語交鋒,用激烈的言詞辯到對方無話可說。文中子所談的是,要能把自己腦中所思考的東西,能用語言陳述出來,讓對方一聽即明。簡單說,就是能不能把習得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陳述出來。

  現今許多人雖然有閱讀,但閱讀完了,卻只能和別人說「我有看完那本書」,可惜的是接下來要他陳述內容時,他卻難以啟口,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書中的內容,這樣即使讀完了,知識最終也難以所用。這點我很能體會。

  而「譽」所談的,便是名譽,自古以來,文人對於名譽的重視程度,和現今想比,實在大大的超出太多太多,現今人對名譽的追求,實在沒有古人來的重視。古代文人可以為了捍衛自己自身的名譽而亡,但現今來看,是一個非常可笑的事情,這只能說時空背景不同。但話說這麼說,名譽還是和德性有著莫大的關係,有德譽自生。

  再來的「情」,我想這卷應該是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最為關鍵的因素。自古以來,成功者情感都能達到收放自如。如原文所述「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神鬼莫測。」可見情感收放的重要性。

  相信許多人在職場被上司訓誡時,或者是被同事欺負、侮辱,總是會懷恨在心,憤怒顯於色,但這才是大忌。時常在臉書上看到不少朋友,在職場遭受不平,便留言發洩對方不是,可惜的是,發洩完後,於事無補,最終還是屈於之下,繼續遭遇不平。

  並不是說發洩不好,但是這樣的發洩根本是於事無補。事情發生了,我們應該要面對,解決問題,而不是藉由發洩情緒,讓問題繼續存在著。任由情緒放縱,最終只能原地踏步,處於失敗之境。如原文最後道「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難。情之不斂,運無幸耳。」想來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

  其後的,請自行翻閱原書。止學的奧妙,可是非常深遠的。有幸遇到此書,如獲至寶。閱讀至今,我才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的意義。可惜父母過往時常對我述說,但是他們卻難以體會,難以執行,顯然也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知止,之所以重要,便在於對情勢的掌握程度,而所做出的行為。
大道無謀,存乎一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