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應該是不受任何的限制,是隨興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
小朋友的閱讀不夠,國文和作文就不好,連帶數學也一定不好,因為抓不到文章的主旨,也看不懂題目。普通常識不可能都來自於課本,一定要大量的閱讀才有助於提升能力。-李家同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閱讀,人生中最大的樂事。

記得在還未做閱讀時,
平凡舍長一直認為閱讀是辛苦,是乏味的。

  是的,相信許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感覺。會有這樣的感覺,絕大的原因在於,「國內教育」就是教導,這麼附加這種感覺給予我們。

這不能怪學校,因為學校只是遵照國家教育體制運行;
自然也不能責怪老師,因為他們自己也是這麼走過來;
所以最終只能怪自己,因為是自己無知與愚蠢造成的。

  這純粹是舍長這幾年投入閱讀後,才深深的體會,更悔恨為何當初不早點投入閱讀,明明讀書是件這麼有趣的事情,為何學校要把讀書變成一份這麼苦的差事。光陰飛逝,是令人痛惜的。這就是問題所在。
  台灣的教育就是如此,即便到現在,父母所認為的讀書,就是研讀學校的「教科書」,只要不是學校的教科書,就不是讀書。

  就像舍長近幾年所讀的書,也是大多父母眼中「課外書」,但課外書就等於是『閒書』。閒書簡單說,就是不重要的書,是玩味性質濃厚的書籍,讀這樣的書是沒有用的。
  曾經舍長也問過身旁的同事,他們雖然認為舍長讀的書大多是有「專業性」,但自己的孩子如果和舍長讀相同的一本書,那就會被歸類為「課外書」,那是不對的,對孩子而言,只有學校的「教科書」才是真正的書。
  很扯吧,但這樣的情形就真實的發生在周遭許多人身上,不相信身旁隨便問問,相信還是一堆,或許更可能是身為父母的自己。這就是教育最可惜的地方。

誠如李家同先生在書中所述的一段話:
「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永遠都不會足夠,不但是永遠讀不完,而且在不同年紀、不同階段,即使讀同一本書,也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受。」

  老實說,國人普遍對讀書的興趣還是偏低的,雖然市面上許多書,可是真正有人讀的,真的少之又少。國人鮮少人能閱讀「厚重」的書籍,這也是為何國內輕小說盛行的原因。
  這不能責怪出版業者,畢竟他們也想生存,他們也必須生活,導致層層影響下,年輕學子更抗拒讀書,尤其是一些世界名著,如果一本書超過了數十萬字,相信這些學子早已把書本放下,更遑論他們會持續閱讀。

  說到一般常識,相信對目前的年輕學子而言就是一大障礙。這讓舍長想起在國小時,某次考試題目上寫了『閏年』有幾天,對現在而言當然是很容易,不過那時我根本不知道到底差在哪,看著全班都沒人說「不知道」,當然我也不敢說......
  相對於現在有網際網路,上網就能搜尋到一堆知識,但當時沒做閱讀的我根本是一知半解。即便到了國中、高中後,可說是整個荒廢了,因為基礎根本沒打好,後面的一切都無用說,就很簡單的放棄。即便最後的專科亦同,全部放棄了。但最奇怪的,還是畢業了。這就是教育最神奇的地方。

不過,這不是一件驕傲的事情,
所以才有今日淪落到苦讀的舍長。

  許多人都認為漫畫書也是書。沒錯,這點我不否認,因為舍長每星期也會去看漫畫,但對於完全不碰書的朋友,漫畫書就不是書,是「圖像、插畫」。
  在沒做閱讀時,漫畫大概是我唯一的書,看過的絕不比別人少,千本大概只是漫畫玩家的基礎,可是就在某天有人拿篇文章給我閱讀時,忽然間我楞住了,有感紙上面的文字讀起來倍感吃力,甚至讀完後還無法理解文章內容,當時真是異常驚訝,之後才走進閱讀的浩瀚世界中。

  誠如大多數人所認為的「與其看一堆書本,不如看一本好書」,老實說,這簡直是謬論。因為你根本沒有基礎,對一個沒有基礎的閱讀者而言,要他怎麼去評斷一本好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麻~~他根本無從分辨。
  能分辨一本好書,一定是讀者本身經歷了「大量閱讀」後,才培養出來的能力,進而運用這項能力才能從中了解什麼對他而言是好書,什麼對他而言又是不好的。

  就拿《秘密》一書,沒做大量閱讀的人就會認為是好書,反觀有在做大量閱讀的人就會認為是爛書。因為書中所寫的根本是沒有意義的。
  「吸引力法則」是什麼?簡單說,不就是「物與類聚」。因為作者是一位成功人士,一位積極樂觀之人,而且還有錢也有些許地位,當然可以號召一群有力人士背書。看完你信不信?


學習從來沒有捷徑,
除了一步一腳印的執行、實踐外,別無它法。

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
一再的磨練之後,自然能提升自己,這是必然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