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這話題,經歷了金融海嘯後,又有慢慢復甦的跡象。
最近身旁的人,又有不少開始蠢蠢欲動。但,看在眼裡,心中想的是,「又有不少人要跌進,房貸的漩渦中......」


  很奇怪的,大多數人到了一定年齡後,都會想買房子,認為房子一定要是自己的,才會有安全感,更有人把『買屋』視為一生中第一目標。不可否認的,以前的我也有這種想法,只是對於這種想法,我無從評論什麼。
  我只是感覺很奇怪的一點,每個人都知道,房子這種東西,明明是一次買下才會是最便宜。這問題我問過不少人,他們也都說「房子最好一次付清」。
  但是,說出這些話的人,卻是每個都揹著房貸,勤儉過生活的人。老實說,這點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搞不太清楚。

  直到最近,我身旁又開始有這樣的話題出現,於是我便插入我的疑問,也終於弄清楚貸款的相關問題。這才發現,原來房貸利率竟然是要付出這般的多,這筆錢大概是我之前所無法想像的。
  據同事提供的某家房仲網有簡易的試算功能,根據上面的方式算了一下,「如果以優惠房貸來看的話,貸款200萬,月付9491,二十年後,竟然是2277840。」簡單說有近28萬是給銀行的利息。(這純粹是以固定利率來算的大概結果,當然事實上,不可能這麼剛剛好。)
  當然一定會有不少人說我這樣算法有誤,事實上確實有誤,因為利率是機動的(畢竟銀行不是傻子),所以那算法是以固定利率估算。因為慢慢的本金會越來越少,所以相對利息也會越來越低。但,各位也要想到,頭幾年利息比重是佔比較大的,尤其是頭兩年大部分是無法還到本金,是屬於全利息,所以頭尾其實是可以大概平均的。

  以最近有位朋友買了一間900多萬的房子來看,他貸款500萬,其中有300萬是優惠房貸,根據在房仲網試算的結果,月付24836,最後總價是5960640,看看這結果,20年後利息起碼在100萬附近(因為利率會浮動),這樣加起來結果可想而知的,這間房子付出的總價會在一千萬之上。

  但是,人都有個很盲目的地方,會忽視掉利息還有其他費用的價值。每當朋友問起,他還是會說:「我買這間總價900萬。」這就是最弔詭的地方。

  最近我另一位好友也積極的想買房子,我問他:「你有這麼急著要搬嗎?」他卻跟我說:「現在優惠房貸可貸三百萬耶~~」
  聽完後我真的無言以對。就算是300萬,也還是貸款阿!將來還不是你要還,就算是優惠房貸,我上去算算後,起碼也要多40萬。想想看,還真他媽的優惠阿!

  之後我把這問題拿去問我同事,我同事第一個反應竟然是答我:「那就是代表沒人貸款麻~~」這答案令我憶起,曾經在大前研一的一本著作中見到的一件事情,『每當房市經歷過一波危機時,政府必然要介入迅速拉起第二波回春行情。』為什麼??



  因為第二波是政府為了幫助建商出售房屋,不然售不出去最後下場是建商倒閉,建商倒閉就會變成政府的負擔,所以政府必須哄抬出另一波房市回暖的假象,把這些銷售不出去的房子,運用政府給予的人民的優惠房貸,讓民眾去背負這一切。
  顯然,這問題並不是沒人想過,只是大部分的人不了解,其中的奧妙。

  記得,最近問我同事一個問題,「明明一次付清是最便宜的購屋方法,為什麼人們還是要去揹房貸?」
  他回答我:「因為一般人沒有這麼大筆錢,要存到這一筆錢,可能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有,也可能很快就散掉了,所以就要揹房貸購屋,算是一種強迫的方法。」
  於是我說:「就因為這樣,所以要多付給銀行那些利息,這樣不是很奇怪。在有房子以前,租屋不是會比較好?」
  這時他說:「雖然長期來看,租房和買房子付給銀行的利息來看,會是差不多的。但是,買房子後,會感覺付出去的是自己已經擁有的,反而會比較心安。」

  各位看看,這就是人的犯賤心理在作祟,同樣的一筆錢,一則是付給銀行的利息,另一則是付給房東。兩者卻有顯著的差異。
  付給『房東』的,都是自己的錢,心中是會充滿了不捨;反觀,付給『銀行』的利息,就不是自己的錢,只因為那是購物後所付出去的,邏輯上是應該的,心中就會充滿了安全感,是會比較捨得。但事實上,這都是同一筆錢唷!!

  前不久,我母親也逼我買下房子,當時她看上了一間法拍屋,160萬而已,她認為很便宜,回來後一直慫恿我買下那間房子,當時我對我母親說:「我沒有錢。」
  當然,她依然不願相信,還說要幫我想辦法,要幫我去銀行詢問看看,要去幫我借,當時我看的真是無言以對。之後不久,她自己去看了房子後,回來說那間不好,於是自行打消了逼我購屋的念頭。當風波平息後,我只對我母親說:

  「房子這種東西,多到妳想買還怕買不到,怕只怕妳沒錢買而已。」


人就是這樣,犯賤到一種極致,就會做出錯誤行為。












PS:

  記得在投資者的生存戰役見過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很多人以為買房子也是投資。可是,買房子是一項冒險。房子可提供你的家庭很大的情感滿足。同時,它也確保你安身立命的地方。
  然而,單就投資來看,買房子通常沒有效益。最初的購買價格只是總成本的一部分。你必須不停花錢去維修、付房貸利息、繳稅和保固。想要把你的錢拿出來可能要大費周章,而且通常會讓人失望,尤其是如果你急著要脫手的話。』

  其實,在年輕時,買房子大多是錯誤的,尤其是20-30歲這階段,那是一段擴張期,結果許多人卻去背上了沈重,甚至可能是自己無法負荷的房貸,就這樣,讓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就這樣消逝了......這點在我們週遭有不少朋友都可得到證實,無須太過意外。
  但,在老一輩的傳統觀念裡,「人長大了,要先成家(結婚、買房),後立業。」這就是很詭異的思維。事實上,結婚、買房之後,大概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何來的錢去立業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