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千五百兆日圓,明明就是這麼有錢的一個國家,為什麼人民不敢消費呢?
說到這裡,其實台灣也是一個有錢的國家,但是我們也沒啥好驕傲的,因為我們亦也一樣......不敢消費。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作者大前研一在封面上就開宗明義的提到「有錢就要消費」,但是為什麼人們就是不敢消費,我想這是一個在亞洲國家很普遍的一個心理,也是一個很奇怪的心理現象。作者把日本人寫成這樣,但是,當我仔細的閱讀完後,我感覺到台灣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我們亦也一樣,除了「工作」之外,不外乎就是「存錢」......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值得去做的事情了。

「存錢」,在台灣已經昇華到了一種病態的行為。

  或許有些人會反駁,不過反駁的這些人通常都沒什麼財力,因為是社會上最普遍的年輕階層。書中作者提到,日本有為數一千五百兆沈睡在銀行中,那我們台灣呢?正確數目我不得而之,不過我相信台灣人其實也很有錢,沈睡在銀行中的數目並不會少到哪裡去,這些人都是什麼人?
  相信各位都猜得出來,不外乎都是一些中、老年以上的階層。年輕時由於物資匱乏,為了生活和未來只好汲汲營營的工作、存錢,之後不知不覺的來到了這個不惑之年,結果造成了普遍現象,身上有了一筆錢,但是由於年輕時勤儉持家節儉成性,反而到這年齡後更沒有什麼額外的需求,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下去,當然就更不想消費,就這樣錢永遠存放在銀行中,使用著定存利息以安度日子......

但是,以前這樣或許可以,可是現在的年輕階層呢?

  不過反觀我們年輕的這一輩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由於整個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而現在才開始工作的年輕人就沒有這麼好過了,因為這一輩的年輕人不管怎麼賺終究還是沒有什麼錢,有些可能還得負擔超過自己所能負荷的房貸壓力,算算生活上真是極為艱辛。
  縱使是我,在我身旁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人物,不管是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都跟隨著大眾潮流來行事,運氣不好的在房價最高檔,買下了人生第一間房屋,當時可能他還會很高興的對你說:「房價還會在漲,現在不買,以後你一定會後悔,以後房價一定不會這麼低。」聽完後,我默默在心中為他祈禱著,因為緊接而來的可能就是從此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
  事實上,就現在看來好像也沒什麼錯誤,發生這樣情形的人可是大有人在的,這些人不外乎都是不願花時間研究的人,只聽信表面的消息,就已經足以令他下定決定。

那為什麼人們害怕消費?

  就像在推薦序中的沈中華(台大財金系教授)說,這讓他想起金融上的一些名言-「在金錢上,人生最怕的二件事:生前錢不夠花,死時剩太多。」但是,這在台灣也是挺常見的心理,為什麼台灣人很喜歡存錢呢?
  由於現在消費券緣故,政府鼓勵多消費,但是大多人不過是把消費券花完,之後就又過著縮衣節食的日子。因為這是一種對未來『不安』的心理作祟,因為對未來抱持著不安,所以只想存錢,因為不安所以縮衣節食的度日子。但是實際上,其實生活可以過的更好,但是由於小時候艱苦的日子過慣了,或者應該說是小時候停留在腦海裡的印象,已經定型了,直到年老他還是認為未來是不安的,所以導致年老時還是有這樣的觀念。
  這讓我想起去年剛過世的爺爺,我從來不知道我爺爺其實是有點小錢的人,其實可以過得比較好水準的生活,直到他去當菩薩後,我母親才告訴我,我奶奶身上其實有為數不少的定存,當時連我父親聽到都感到相當震撼。因為我和我父親從來都不知道我爺爺竟然有這些錢,甚至還每個月收下我家給的生活費,就連我近幾年過年給的紅包,我爺爺奶奶也都很順理成章的收下。所以直到這一刻我父親還是有點無法反應過來,甚至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說,「既然有這麼多錢,可以過較好的生活,為什麼不過呢?要是我肯定可以過得很舒爽。」
  結果當然我爺爺去當菩薩後,他沒有機會使用到這些錢,這些錢說多其實不多,說少也不會太少,不過還是演變成最終的奪產事件,各方人馬見錢眼開,虎視眈眈的對這筆錢下手。當然最後是,我姑姑奪下大部分財產,當然這是後話。
  不過,在一旁觀看這起事件的我,老實說,心中真是感慨萬千,明明就有不少錢,為什麼不拿出來花呢?為什麼還要跟兒子拿錢呢?為什麼要留下來讓子女為了這財產起爭執呢?
  這件事情我和我同事提起過,他也是站在保守的立場,說多少還是要留給兒女一筆錢,我沒有太大的意外,因為這是台灣人普遍的現象,我只是說,「我在生前絕對會把所有我所賺的錢花完,留下來對子女並沒有任何好處,有的只是徒增麻煩罷了。」當然這是題外話摟~~

  其實本書大前先生主要是要說,「多消費,少存錢,運用消費來達到活絡經濟的目的。」我不知道各位對這句話有何解讀有何看法。

  就像前不久我去了墾丁一遊後,我同事問我,「墾丁都沒人嗎?」我說,「沒有。」他就說那是我運氣好,而我說,「那是因為我計算過。」為什麼?
  於是我就告訴我同事我的想法,對於現在這景氣,就算台灣沒有很嚴重,可是媒體天天這樣報導,一般人心理還是難以承受,大家心裡人心惶惶的,又怎麼有人敢去玩呢?
  不相信你回家對你父母說,「我這星期帶全家人一起出遊。」我相信你肯定會得到一個官方說法,「現在這景氣這麼差,年輕人錢不要胡亂花,這時候有錢就要存起來,我們不出去玩沒有關係啦~~」就算沒有百分之百相似,但是,可以肯定內容八九不離十啊!!
  同事聽了,在旁笑笑。當然他還是有疑問,就算父母不肯,年輕人自己也可以出遊啊!於是我說,「別忘了,現在可是月底,對年輕人而言,這時候他們大多是沒有錢的。」於是最後我告訴他,現在這時期敢玩的只有三種人,「第一,很有錢,錢多到不受影響;第二,存在不受波及的企業中的員工;第三,懂得了解人類行為的人。」
  就在這時,我剛好觀看奇摩新聞,標題是大前研一:願用麻生換馬英九
,裡面有一段話這樣說,「對未來愈是擔心就愈抓緊腰包,個人消費就難以成長,景氣當然不會恢復。景氣愈不恢復,心裡就更加不安,形成惡性循環。」剛好相呼應了這件事,於是我就請同事來看,他看完後不自覺的發笑。

  回到上段的結尾,「多消費,少存錢,運用消費來達到活絡經濟的目的。」在我看來,不管是在過去,或在現在,更有可能是在未來,其實這觀念並沒有任何錯誤。這讓我想起以前的我,就是聽信了老一輩的思想,我賺到錢就是存放到銀行,當時也真的存到了一小筆錢,每當看著這筆定存單的利息下來,我總是感到無比的欣喜,心中總是有種飄飄然的感覺。
  直到我開始接觸投資領域,和閱讀了不下百本的書籍,在加上這幾年的經歷,更深深的體會到,以前那種真的是一項愚蠢的行為。說多愚蠢就有多愚蠢,可能愚蠢到找不到形容詞可以形容了......
  因為當時的我並不投資,只是單純的把錢放在銀行中,也因為如此,錢不會動,只是沈睡在那裡,更重要的是對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處。直到現在,每當回想起當時見到拿著存款簿,望著那筆利息發笑的自己,我就笑不出來,更多的只是難過不已。

  錢,只是一個工具,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工具。當時我把錢放在銀行,我已經失去了使用工具的機會,如果當時我就把錢拿來做消費(這裡所說的是消費,不是一般胡亂花費),拿來做投資,現在我可能會更不一樣。礙於當時的想法是接受了老一輩的傳統思想,因為老一輩的觀念是「消費=亂花;投資=賭博」,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這是多麼離譜的錯誤觀念。但是,為時已晚,我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放棄了太多投資自己的機會,畢竟機會大多是會一閃即逝的......
  就好比我在做的閱讀習慣,我的書幾乎都是用買的,仔細想想這幾年下來,我的買書錢也不知不覺的超過十多萬了(只是在買的過程不自知而已),但是有許多人卻會對我說,「我好浪費唷!」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投資自己一點都不會浪費。對,因為這些人並不會看書,因為他們不會投資自己,只是很單純的花費掉身上的籌碼。想想過去和現在,上街頭抗議的是那些人??
(相信這答案,會是很顯而易見的......)


經濟需要轉動,轉動需要流水,而這流水台灣也有......多多消費吧!!

多多投資、消費,而不是多多花費、浪費。

經濟復甦,需要的是一個大水缸的水,一起讓水動起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