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著大大小小處理不完的事情,有些人會以要求『完美』著稱,有些人則是隨時留一手,保持一個『完美』的表面。
不過怎樣叫做『完美』,怎樣又叫做『不完美』,顯然也不是我們能單一論定的事情。『完美』真的好嗎?還是接近完美的『不完美』就好?
這是我之前看了一部『絕對彼氏』的日劇後,所思考的問題......


  『絕對彼氏』故事大綱是說,有間製作機械人公司,為了讓全世界的女人都得到幸福,所以開發了戀愛機器人,故事女主角剛好是第一位試用者(也是唯一的一位試用者),所發展的一連串戀愛間的趣事。
  其中有一段是,由於公司方面認為第一代戀愛機器人有諸多缺失,所以又開發出了第二代戀愛機器人,之後兩者對決,由女主角做裁判,選擇哪一代才是最符合人的需求。當然最後第一代獲勝了,因為第二代落敗的主因是『完美』,導致在最後在拯救女主角的緊要關頭衡量得失。因為第二代很先進,他可以判斷拯救的成功機率有多高而採取行動,所以在女主角危機時刻,他判斷為0,於是衡量得失後貿然終止拯救任務,以致於最後遭到淘汰。
由這段故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有些時候做事不需要太過於要求『完美』,或許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就像之前我看過一本書中的一則故事,是述說一家權威的雜誌編輯團隊,這位總編輯常常會在雜誌中遺留一些錯字,不然就是幾個邏輯性錯誤問題,致使這本雜誌銷量始終有一定水準存在。後來任期結束,公司高層認為這位總編輯並沒有把雜誌應有的專業表現出來,於是把這位總編輯請走,換來一位對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的人物。
  可是問題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由於後者對任何細節都要求面面俱到,接下來半年後,一些忠實顧客慢慢的解約了,又經過半年,這本雜誌的銷量只剩下原先的一半,公司方面極為納悶,明明雜誌做得更好,為什麼銷量反而下降,後來發函給一些舊有的忠實顧客詢問,得到的答案是,『這本雜誌已經達到專業程度,是這領域的權威,只要有人想了解這領域的事情,自然就會來翻閱本雜誌。』公司才恍然大悟,原來原先的一些錯字,或者是錯誤的邏輯性問題,並不是前任總編輯沒有察覺到,沒有要求去改正它,而事實上卻是前任總編輯故意加進去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互動。例如:投書指正雜誌錯字,或者是某些地方有問題,希望雜誌未來能更專業些。
那辦雜誌,是要做到非常『完美』,讓讀者感受到真正的專業呢?還是遺留下一些小錯誤??

  畢竟在一般人的眼中『完美』和『專業』是畫上等號的。記得不是有句廣告台詞寫著,『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可是運用在此,顯然演變成一種很矛盾的心理運作。


  我還在另一本書中看到,作者說,「選美比賽的第一名,通常都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會刻意在一些小細節上犯點小錯誤。」很奇怪吧!


為的就是引人注目,因為

  沒有缺點的人『可疑』,而有缺點的人『可愛』。







PS:

  不過對於有關「安全性」上的問題,這就不太適用,我想最好還是做到近乎完美,不然是會鬧出人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