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說呢?雖然他很有名,可是我從沒看過有關他的書,也沒研究過他的所作所為。
基於對亞洲首富的事蹟,還是要閱讀研究一番,於是買了這本書『李嘉誠談做人.做事.做生意』。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書中主要分為五篇,分別為革新命運之道、立身入世之道、求賢納士之道、決斷應變之道、修身齊家之道,依序由他年輕時到現在的人生過程。看完他的一生深刻體會到,幾乎和現在當紅的幾位企業主一樣,都是對人生下過一番功夫的。雖然他從沒上過正規教育,不過他自己靠自修的方式吸收知識,以他的人生經歷跟自修的過程,也有等同於一些著名的經營大師。畢竟有些經營大師也沒有真正管理過公司,也沒有真正經營過企業。

  李嘉誠曾就「成功與幸運」這個話題發表過這樣的看法:「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是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的;20至30歲之間,事業乙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有百分之十靠運氣,百分之九十仍是由勤力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漸漸提高。現在,運氣已經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
  「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絕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力及有計畫地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靠勤勞工作、不斷奮鬥而得成果;第二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走的。」
  不過說到底始終在於個人的自身條件,據有關專家研究發現,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一般人真正發揮出的潛能尚不足10%,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成為偉大人物的條件,只是由於沒有遇到能夠激發潛能的境遇,才成了一個平庸的人。而李嘉誠敢於夢想的精神潛能,終於讓他成為時代的強者。

  「每個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遠的夢想,區別在於有沒有能力實現這些夢想。當夢想成真的時候,能否在成功的台階上更知進取?當夢境破滅、無力取勝、無能力轉敗為勝時,是否被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鎖裡?是否跌進萬念俱灰無所期待的沮喪之中?再有學識,再成功的人,也要抵禦命運的寒風.雖然我在事業發展方面比較順利,但和大家一樣,無論我喜歡或不喜歡,我也有達不到的夢想、做不到的事、說不出的話,有憤怒、有不滿,傷心的時候,我也會流下眼淚。」這是李嘉誠再一次典禮集會上的講話,欣慰、自豪、感懷盡在其中。他說出了成就自己的一個基本要素:夢想
  是的,夢想人人都有,但是能堅持下去的又有幾人,相信各位也都很清楚,想想當初學生時代,身旁的人每個人都有夢想,一個比一個說的還大聲,之後經歷幾年的歲月,有些早已把夢想遺忘了,有些甚至已經被現實嚴苛的環境所擊敗,到最後又有多少人能繼續懷抱夢想,堅持下去的,相信不用我多說,絕對是屈指可數。

  再說李嘉誠久沐江湖,得大修煉,對這個問題顯然改慨良多:「在我看來,要成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建立個人尊嚴。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人生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宏遠的夢想,但我懂不懂什麼是有節制的熱情?我有與命運拼博的決心,但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信心、有機會,但有沒有智慧?我自信能力過人,但有沒有面對順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自我省思的結果是,自己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豁達:「坎坷經歷是有的,心酸處亦馨竹難書,一直以來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人名利不會形成對內心的衝擊,自有一套人生哲學對待;但樹大招風,是每日面對之困擾,亦夠煩惱,但明白不能避免,唯有學處之泰然的方法。」
  跟我近期體會到的,似乎有點類似,身在股海中,前幾年確實沒有太多的體會,不過經過這段時間,忽然經歷過一個臨界點,就在這一瞬間,所有思緒得到了一個統合,仔細綜觀一遍,發覺原來股海有一定的模式,看越久越好玩,身處於股海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將是最佳寫照,有時細細觀察一遍,都能令人慧心一笑。(如果能經歷一個完整的循環會更好)

  至於李嘉誠對『3Q』他的詮釋是:「人生是一個很大、很複雜何嘗變的課題,我們用分析、運算、邏輯等理性智商(IQ),解決諸多問題;用理解力和自我控制的情緒智商(EQ),去面對問題;用追求卓越及激發自強的心靈智商(SQ),去超越問題。」跟我之前看的一本書天才的創造法裡面也有說到,不過他說基本上倒是無法真正說明一個人的能力,這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結果。

  再來說到管理經營企業「人才,是一個組織最重要的資源.有了人才,企業才能運作,才能成長,才能基業常青.李嘉誠的人才觀是開放的,做到了中西合璧,博採眾長.這是他事業蒸蒸日上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人都是人才,只要給他恰當的發揮空間,他就能展現優異的一面。」
  沒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人才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點無庸置疑,敝公司目前也有非常大的問題,不過身處公司中,老闆無法發現這些問題,他還是以小公司的方法要經營大公司,不過最致命的應該是他認為人才是有錢就可以請得到的,這種心理因素,將造成日後經營的一大危機,李嘉誠常說:「唯親適用,必損事業。」可惜,敝公司卻是親戚太多,而且身兼要職,真是公司最致命的一大因素。
  李澤楷在接受香港《財經》雜誌的採訪時也認為:「人才是最重要的。」他說:「爭取人才要有三點:一、人才不希望在一個很大、階層很多的公司工作,因為如果他們是聰明的,不希望每一件事要批准才能做。二、人才不希望定薪制,如果做得好,貢獻多,報酬方面要多於一般人。做得好的人應當有機會比同年齡、同經驗的人獲得高四倍甚至五倍的報酬。三、人才一定要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除了錢的報酬之外,還要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話雖如此公司無法擅用人才,將無法讓事業擴展,未來格局亦有限。就連鴻海精密郭董在一次演講都說:「對於未來,鴻海集團遇到的最大困境,應該是人才短缺,因為缺乏人才,致使企業無法得以擴張。」
  李嘉誠說了一個比喻:「我是雜牌軍總司令,難道我拿機槍會好得過那個機槍手嗎?難道我可以強過那個炮手嗎?總司令懂得指揮就可以了。」而在古文文獻也有類似一段話,是漢高祖劉邦說過的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指揮軍隊,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籌集錢糧,保障大軍的物質供應,吾不如蕭何。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但是我能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得天下的原因。」
  更說明了人才的重要,但是更更重要的是運籌帷幄的角色,綜觀古今中外的所有企業,能持續成長的,都需要最高領導者運籌帷幄,如果無法這樣,那最後終究只有滅亡一途。

  做生意的過程就是前與錢的交易過程,是心理與心理的鬥爭過程,就像打牌的人,永遠不想讓對手知道自己的底牌一樣,做生意的人,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的腰包掏出來讓人看的。
  不像政治家一樣,將自己的財產公開。有錢的會裝成沒錢,沒錢的卻要充有錢。為了不讓別人察覺到自己沒有錢,更要強充闊氣,大灑金錢。這種做法不但有利經商,而且更有利於鍛鍊商人,使他們懂得經商過程中有比前更重要的東西。
  李嘉誠說:「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闆常常會無所作為。做生意同打高爾夫球一樣,若第一桿打得不好的話,再打第二桿時,心要保持鎮定及有計畫,這並不表示這個就是輸。就好像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定考慮如何應付。」
  這裡又說到了,企業主在對事情能否果斷做出決定非常重要,如果再做出錯誤決定後,無法適時修正,將對企業帶往滅亡一途。忘記之前在哪本書看到的,當時松下幸之助為了解決V2000和VHS的規格,而親自聽取了七百位研究人員的談話,最後理性的做出正確決定,就憑這點也算是非常人也。

  溫室裡的花朵經受不助風雨的考驗,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是,今天中國的家庭教育卻令人擔憂,「小皇帝現象」層出不窮。
  書中最後李嘉誠說出「做為一名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找到合適的繼承人是決定企業未來命運的大事。而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根本不會出現後繼乏人的情況,反而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今日「小超人」的是頭如日中天,大有超越其父的趨勢。這一切是與李嘉誠早年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分不開的。」這個問題台灣現今也越來越氾濫,有必要好好省思。
  李嘉誠在談經商與做人的問題時,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對普天之下的家長們都有裨益。他說:「做為父母,讓孩子們在15、16歲就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隻身到外面去求學深造,當然是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就是在不忍心也要忍心。 」


「因為賺錢不是目的,而是實現人生價值、挑戰自我的手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