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可以有所增益,而不是取代既有的東西。創新無法取代、也不會取代創意十足的行動,取代不了天才靈光乍現的新發現。創新也無法過度地、有組織地改善和修改知識。
相反地,善用創新可以強化天才一時的靈感,也能強化慢慢進行中的改善、修改和應用。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杜拉克精選』系列,並不是由他本人所編輯的,而是由日本一位專門研究彼得.杜拉克學術的人士所編輯而成的,本書所說的主要就在『創新』。但是,書中所說的『創新』一詞,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創新,他主要是在述說方法上的創新,杜拉克說『創新』通常需要十至二十年的演化,才會變成人們所熟悉的。

  這種情形,就像當初我在高職的時候,記得當時手機還算是奢侈品,當然在當時也是屬於相當新奇的產品,當時是呼叫器的天下。記的,在某次閒聊的時候,某位富家子弟的同學拿出手機在打電話(依當時的情況,一個年級可能也只有兩三個有手機而已),說是剛剛沒看到有人來電,當時我只是脫口而出,『為何手機沒有震動功能?』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被全班當成笑話看待......
  所以說『創新』在一開始是不被認同接受的,這種情形,只能說是我的思想比較『創新』,對於我的行為,也只能算是『洞見』罷了。其實當時的我只是想,既然呼叫器有這種功能,為何手機會沒有,心中只是認定,將來沒多久,手機也同樣會有此一項的功能。當然現在手機震動的功能,可算是最基本的。

  書中同樣也有寫出類似的事情,是一位學者(忘記名字了)提出了一套說法,『技術』不過是由一連串的簡單重複的動作所串聯而成的,對這套說法,在當時可是引起極大的震撼,當然這位學者也被勞工公會抨擊。不過事實上,技術確實是他所說的這樣,幾十年之後,日本的豐田運用這套學說,把他發揚光大,也就是在技術上做了分割,確實也帶來了高效率的產量,甚至連美國都因此畏懼。就像現在台灣企業也是運用這套學說,就像我所身處『模具』的這個領域,其實也是同樣的,說穿了,模具並沒有想像的這麼難,它同樣是可以被分割為多個簡單的工作。
創新的確能夠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讓我們躍進新想像的領域。
  就像戴爾電腦在一開始也是如此,當初還是學生的戴爾,寫出了一個行銷的論文,但是卻被當初的指導教授退件了,理由是這套方法無法在市場上運作,但是事實上,他最後卻證實了,是可行的。
這也就是本書所說的『創新』,是需要時間慢慢演化而生的。

成長中新創事業的創事業者指出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必須要有來自外界的獨立、客觀的忠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