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思考術』其目的在於,把槓桿原理運用在『勞力』、『時間』、『知識』、『人脈』上,以實踐「Doing more with less」,即以些微的勞力和時間,獲得豐碩的成果。以下簡稱「DMWL」
槓桿思考術是一種自我投資;也是把這個「槓桿」的力量用在商業上的方法。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當我閱讀完後,發現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意願,不管是誰都能輕易做到。就只是把槓桿運用在開頭提到的『勞力』、『時間』、『知識』、『人脈』這四項上,使『勞力/時間:成果=1:1變成勞力/時間=1:∞』的價值,因為『勞力資產、時間資產、知識資產、人脈資產』,這些稱為『個人資產』。槓桿思考術絕對不是非常困難的東西;只要改變想法,不管是誰都能馬上做得到。
  當然書中提到了『個人鬥志』,不過擁有這項是好的,但是還是需要繼續投資『個人資產』,不然縱使提高了個人鬥志,但沒有努力增加個人資產,因而無法在個人思考上得到成果。個人鬥志並不是資產,所以很遺憾,其回報是零。也就是說,好比你縱使拼命地採油門,但把『勞力』、『時間』、『知識』、『人脈』四項排除在外,車子也無法前進。所以『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察覺得到或察覺不到,只是和你有無明確地描繪出目標有關。』
個人資產×個人鬥志=成果
  就好比,看看工作進展順利的人,他們都是無意識地進行著良好行動;一言以弊之,就是『習慣化』。在他前一本著作槓桿閱讀術也有提到,其實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剛開始執行聽說讀寫的四項動作中,一開始確實是有點被動,但是執行到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這就是習慣話。據說人類的行動事實上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
  但是有些事情,各位是不是有所意識到,時間多的時候,卻不想做,但是等到時間快結束時,卻一下子就完成了,這裡書有提到『並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達成成果,而是因為有時間,所以成果無法達成。』所以必須把事情當作一種任務,來執行它。就像台灣很多中小企業無法成長,都是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關係,就是本書所提到的,「一般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是,要增加收入,就只好增加工作量或是勞動時間。」
  所以槓桿思考術,其實跟槓桿閱讀術是一樣的,終究就是一個槓桿的運用。畢竟『對知識的投資並不是單純的用功讀書。因為終究是投資,所以是為了得到回報所做的一種行為。必須經常對追求回報的【ROI(投資報酬率)】有所意識。』
  他在『人脈資產』那裡也提到一點,大多人都會認為,建立人脈是你認識誰,不過真正的『重點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識你。』但是,要建立人脈時,有更重要的一點你有必要看得更清楚,這個人是提供參考意見,還是提供自己實踐過的經驗智慧。因為這之中,有非常大的差異,後者是實際驗證過,而前者只是他心中的想法罷了。


心若改變,行動就跟著改變。行動若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若改變,人格也跟著改變。人格若改變,命運就跟著改變。松井秀喜《不動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