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乎觀念、方法、標準、原則,更關心合乎邏輯的推論。我們所強調的理論,不是理論本身,而是實踐理論的價值,因此,我們試著避開一些不切實際的標準,或是一些窒礙難行的技術方法。」─《證券分析》部分前言
「投資人若手中握有績優股的股票投資組合,就應該預期股價會有波動,不應因大規模的跌幅而擔憂,也不應被大規模的漲幅充昏了頭。投資人必須牢記在心的是,市場報價僅供參考之用,若不能充分利用,索性無視於它的存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第三版,1959年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說起本書,純粹是在下對這位價值投資之父的崇拜跟景仰,於是拜讀此書。本書雖然不是葛拉漢的著作,但是是收集他一生相關資料編排而成的。閱讀完此書,令我對市場上給予這位價值投資之父的傳言解讀,有另外一番的見解,可能因為積非成是的關係吧!跟傳言相比,確實存在了非常大的差異。
  本書提到了這位大師這一生中,可說是最傑出的學生,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話,真是意義深遠,「市場行為愈愚蠢,明智的投資人就愈有獲利機會。追隨葛拉漢的投資理念,你將從大眾的愚昧行為中獲利,而不會讓自己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雖然巴菲特最後承認他捨棄了他老師的一部份論點,不過這都無礙他的投資操作,也無礙在大眾投資者心中的地位。
  內容也提到『數學與投資普通股的心態之間,的確存在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那就是,一般認為數學是用來計算出精確且可靠的結果,但在股市,數學愈複雜難懂,我們所得到的結論就愈不確定,也愈具投機性。』我想大概就是所謂的單純化,依照我的過往經驗在股市中,最好能愈簡單愈好。而在操作的每一種情況中,你必須用誠實、不誇張的自我檢驗,以及持續不斷地檢驗績效的方式,來證明你具備了創造有價值的成果條件。而這些『價值法』書中提到只需要具備:第一、中等以上的聰明才智;第二、正確的操作原則;第三、堅強的個性(這點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堅定的信念,不能遭受週遭的任何訊息而動搖。
吉朋(英國歷史學家)及高斯密(英國小說家)兩人寫到:「歷史幾乎就是記載人類罪行、荒唐事蹟及不幸的紀錄。」
  依照本書的描述,葛拉漢的價值投資,主要就是尋找『低估的價值』,雖然成長型股票的概念和被低估證券的理論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層基本卻又顛倒的關係。不過他認為低估的價值,經過適度修正完後,將會完全的反應,而回到基本的價值。
  而在股市中,『當有人斷言某檔股票的獲利能力有多高時,我保證他的聽眾一定不明白他在說些什麼,而且我相信連說這話的人也很可能不知道它的意義。』任何人在探討未來盈餘時,不管是探討一般狀況或特殊狀況,首先要說明的就是,不要期望分析師真的能從水晶球裡看出預測期間內的正確答案。『分析師以為只要確定某產業下一年的業績看好,就等於找到一種被任何嚴格標準斷定為真正有用的東西,然後就可將他的研究發現轉換成值得買進某檔股票的肯定建議,依我看,這只不過是模仿真正證券分析的拙劣技倆罷了。』
  而一家前景看好的公司應該是永續經營且或多或少會持續增加獲利的公司;因此,當你考慮公司未來前景時,實在沒有必要談及其確實的獲利。『市場預測最惱人之處不在於預測者不夠聰明或熟練,而在於有太多真正的專業人士從事市場預測,他們的意見不斷被中和,導致預測結果的效果最後幾乎等於零。』雖然我無法提出明確的數據證實這些,不過經由我這幾年的經歷,市場演變,大致上確實有這種跡象,大多出在多空對立時,盤中抵消的力量會非常明顯。
  書中也提到如何區分投資與投機「投資操作是經由透徹的分析,以確保本金的安全及滿意獲利,凡不合這些條件的操作方式都算是投機。」《證券分析》引述結論
我想如果真要以這種論點來評論的話,台灣的散戶基本上應該是算投機,而金融機構呢?可能也只是一半一半而已。
  『假如你因為虧損就認定某項投機不明智,那就大錯特錯了,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很明確的結論,但其實是錯的。只有在研究不夠充分及判斷力很差的情況下,投機才會變得不明智。』但是身為投資大眾的各位,真有這樣的認知嗎?這就要各位撫心自問了。而『去研究股市的歷史紀錄、探討自己的能力,並去了解他們是否能夠找出一套應用在自己的個案中,能夠獲致滿意結果的投資方法。如果他們已經這麼做了,就不要理會他人的做法、想法和說法,繼續做下去,要堅持自己的方法。這就是我們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時的做法。我們從不盲目跟隨群眾起舞。』這段話的意義在很多經典書籍中,其實都是有出現的,主要就是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在最後對我而言應該是最感同身受的一段話『在華爾街成功要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必須正確思考;第二、你必須獨立思考。』這也是另外一位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最強調的,要思考。切記切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