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資本主義到知識社會,「知識工作者」成為最大資產。
  會讀本書,純粹是因為之前讀一本【槓桿閱讀術】,裡面介紹的,當然也是對二十世紀管理大師的景仰,因為之前讀過了他一本【管理聖經】,無形中讓我對管理有深入的了解,就以這樣的心情便買來閱讀了。這套杜拉克精選一系列套書,目前總共四冊,如果各位有興趣就請自己翻閱吧!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而這本『個人篇』,就像書名一樣,是說關於個人的管理,由個人的影響擴大到社會,杜拉克提到每個人都是「知識工作者」,因為在這個社會中,個人和整體經濟的唯一重要資源就是知識。所以你我在這個社會上工作,都是以「知識工作者」活躍著。
  而說到人,就說到人性,人性就需要成長,成長可以分為自發性跟被動性,而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我們終其一生都必須有計畫地學習,還有就是有關人類學習心理論的出現,已達到一種創新。在以前工業化社會,工業化就意謂著物質上的改善,由於改變的速度太快,而對社會產生災難性的衝擊。而身處在這巨大組織之中的我們,組織的設計要能因應持續的改變。不管組織在當地社群中地位多麼根深蒂固,多麼受到愛戴,如果人口特性,技術或知識上的改變,造成績效的必要條件改變,組織可能就有必要被迫結束。
已故偉大知名經濟學家熊彼德所說,創新乃是「創造性的破壞」。
  所以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我們,應該需要有「自覺性」的成長,做事有效能也是知識工作者的職責所在。而在這世上的智慧、想像力和知識都是重要的資源,但它們本身只能為可達成的目標設限。唯有效能,才能把這些資源轉變為成果。雖然知識工作者的產出本身並不具效能,也不是實體產品,而是知識、構想和資訊。所以知識工作者應該培養自己的效能,效能是一種習慣,是一套慣性做法的組合。
  再由個人擴大到企業組織,書中提到「組織存在就是要提供服務給外部環境,基於這項原因,人力愈少、規模愈小、內部活動愈少,組織就愈接近完美。」所以每個組織內部出現的都只有成本和努力,像我們常談論企業內部的「利潤中心」,其實這只是個美化之辭,組織內部只有「努力中心」可言,這點各位請銘記在心。
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主張,企業唯一的責任就是經濟績效。其實這種爭辯徒勞無益。
  書中提到一句話,讓我慧心一笑,「從人類過去的經驗可斷言,唯一供應無缺的一種人,就是全方位的庸才。」其實仔細想想也並沒有錯,依我個人的經歷,每間公司總是會有多數的庸才,可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公司。就像本公司我身處的部門一樣,雖然是有十來個員工,不過談論到真正在生產的卻只有少數的幾個人,而多出來的人其實根本可有可無。不過大體上來說,組織是克服人生命短暫、貢獻有限的一種手段。不能永遠存續的組織就是失敗。因此,組織必須培養未來營運人才,更新人才,不斷提升人力資源(可以說就是為組織注入活水,這點很多企業都有在做)。不管是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我們,或是企業組織本身,承諾做出貢獻,就是承諾要為效能負責。而知識工作者應該為個人的自我發展和定位負責,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價值,這也是對全體負責任的態度。
  書中更提到對知識工作者來說,「我的做事方式如何?」跟「我的長處何在?」同樣重要。事實上,「我的做事方式如何?」這個問題可能更重要。令人驚訝的是,知道自己「如何」把事做完的人寥寥無幾。這點個人感同身受,每間公司總是會遇到非常多的人,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這真是非常令人錯愕的大事。雖然個人在發揮所長時能產生成效,同樣地,採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做事實也能有成效。可是這些人始終無法明白自己的所長與所需要做的事。
  在一生我們稱為「成就」的過程中,最稀少的資源就是時間。既然時間是最稀少的資源,不能把時間管理好,就別想把事情做管理好。身為高效能人士知道自己必須做好許多事,而且做得有效能。因此,無論是運用自己或組織的時間和資源,他們都專心一意。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把最重要的事情優先做好。所以有勇氣決定哪些事最重要,該優先去做,這就是「專心」。唯有透過專心,主管才能成為時間和工作的主人,而不致淪為時間和工作的奴隸。所以善用時間對人而言非常重要。
  再來談到決策,書中提到『決策是一種判斷,是在可行方案中做選擇。但是,決策很少是在對與錯間做選擇,充其量「幾乎對」和「可能錯」間做選擇。大部分的時間,我們只能在兩種同樣不高明的行動間做選擇。』每一個決策都像外科手術,是對系統的一種介入,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當然任何決策都有存在風險,也決定把事件帶往哪個方向,小決策小影響,大決策大影響,而能為企業組織做出好決策,就在領導本身。資訊型組織並不縱容,而是紀律嚴明,需要堅強果決的領導風格,
領導只是一種手段。
  說到領導,領導當然很重要。但是,領導卻跟目前大家極力標榜的有所不同,領導跟「領導者特質」無關。而且跟「領袖魅力」更沒有關係。領導一點也不稀奇、不浪漫,而且還很無趣。領導的本質就是績效,高效能領導者當然知道有風險存在,能幹的人通常都有野心。『但是領導的最終任務是創造人類的能力及人類的願景。』尤其這點更為重要。
  提到領導,就需要說到用人,用人的最高原則,就在適才適所。他的人事決策原則,不是求缺點極小,而是希望把長處發揮到極大。在組織內安排職務或用人時,如果完全避開有缺點的人,最後只會用到一些庸才。
  而創新當然有風險。但是,開車到超市買麵包何嘗沒有風險。畢竟風險無時無刻存在,打從每個人出生便伴隨風險而來。不過成功的創新者是謹慎的。他們一定得這樣。他們專注於機會,而不是風險。在現代知識社會中,我們期望每個人都能「成功」,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有成功就會有失敗。所以自我管理是一種人類事物的「革命」,個人必須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知識工作者更是如此。唯有我們努力做好自我更新,在固有的工作中創造刺激、挑戰和轉變,才能期望由工作中獲得激勵。而自我更新是有效的途徑,就是「尋找意外的成功,並照著去做」。
  最後本書中有一個問題,非常有趣,希望各位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你想讓別人記得什麼?」這是個好好深思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舍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